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德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牙、角、陶、蚌等器物,可管窥德州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石斧、石镰、石铲和蚌刀,说明德州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这里从事着原始农业生产;大量的石箭头、蚌箭头、陶弹丸、兽骨镞及少量的铜镞,说明渔猎活动仍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的陶制器皿,如陶灯、陶盆、陶豆、陶鬲、陶罐、陶鼎、陶杯等,说明当时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陶环、陶俑、陶牛、陶马、陶鸡、陶楼的发现,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畜牧业和家庭养殖在原始造型艺术上的反映;特别是陶纺轮和捻线坨的多次发现,说明德州区域当时已有了发达的纺织业。在距今4000年左右,德州先民终于敲响了文明的晨钟。  相似文献   
2.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宦官专权自玄宗始,经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十四朝,近两个世纪,其延续性、持久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可谓独一无二。唐中后期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其产生的内因;宦官干政的制度化是其延续持久的外部条件;君主易人不易权的手段、外朝对内朝的依附以及宦官世家的出现,更为其推波助澜,使其愈演愈烈,终呈延续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4.
赫鲁晓夫上台后,着手调整斯大林时期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非斯大林化”的尝试,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开了问题的盖子,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波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以此为契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全面审视苏联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非苏联化”的探索,立足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摸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唐代南衙泛指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北司是指以神策军中尉和内枢密使为首的宦官集团。两大集团势力的消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北司势力的膨胀和南衙势力的削弱,导致南衙对北司的依附,使唐中后期外朝士大夫集团对宦官势力的制约大大削弱,是宦官专权局面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唐代宫妇涉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妇是指后妃、公主、宫女等,宫妇身为皇帝的私眷,本无权与闻国政,但在唐朝前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许多后妃、公主不甘身居大内,俯首帖耳,触角外伸,干预朝政,成为唐朝前期政治的一大亮点,对唐朝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朝前期,在对外关系上,继续秉承"厚往薄来"的传统,实行以友好往来为宗旨的较为平等的外交政策,东亚、东南亚及周边诸国慕风向化,纷纷遣使入华朝贡。苏禄是较早恢复朝贡关系的国家之一。雍正年间,苏禄遣使入华朝贡,从而确立了对华朝贡关系。乾隆年间,苏禄频繁遣使入华,中国与苏禄的友好关系更为密切,成为当时中国与南洋诸国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历史教材的编写应坚持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互动性、探索性、开放性等原则,并凸显相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相似文献   
10.
王守栋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5):98-101,111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来华访问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辞别明成祖回国,沿运河南下,途经德州,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廷以"王礼"厚葬之,并按中国习俗,允许东王妃葛木宁、王子安都鲁、温哈剌及侍从10人留居德州守墓。从此,苏禄东王后裔在华繁衍生息,逐步成为回族大家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