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大省。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肩负起建设文化大省的重任,正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将这一决策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怎样与时俱进,体现一种精神文化?有关人士对此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及其教学的五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国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有了较快发展。2006年,教育部将“女性学”列入了新设的本科专业,可认为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有关的高校课程及其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已纳入了学科主流、或进入了主流教育视域。目前,对这一学科及其教学尚未有系统评估,各高校对学科发展和教学也还处于探索之中,在此特提出五点看法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很有必要将跨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战略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实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跨学科研究并在较高层次上与其他学科达到"整合",首先,要明确哪些理论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属的,亦即其他学科无从替代的;其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论探究为基础,形成跨学科的链接点;再次,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实际问题的探讨,通过互动协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并获取跨学科"产品"。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主体与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必须具体化和历史化,主体与客体的分化是两者联系的前提,主体以特定的方式“再现”客体的信息,是联系的首要条件,即要求客体信息的发送方式和量值与主体的接受能力相对应,其基础是主体与客体在物质性结构和功能结构两方面的对应。文章将主体——客体联系划分为前经典形式、经典形式和非经典形式,认为牛顿力学是经典形式的直接背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是非经典形式的直接背景。从时空框架、主客体区分和认识中介三方面探讨了经典向非经典形式的转变。提出认识不是客体的“纯粹情态”,而是主体与客体、时空框架、认识中介等多因素的综合效应。非经典形式将影响思维变革,促使思维方式进一步由单向线性转为非线性的多因素综合。  相似文献   
5.
哈丁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对客观性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具有历史及多元化背景的认识论研究新语境。其主要方面为:以“新客观性问题”实现传统认识论的转换,论证现代科学是建立在欧洲化背景上的“地方性知识”,建立客观性的“强纲领”,以达到“强客观性”。而这一研究的目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即实现平等的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科学话语权,消除科学与权力关系构建的话语霸权,在有益于科学发展的同时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6.
价值认识在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正历经嬗变.嬗变处于复杂的多维度交错的价值参照系中,主要维度有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认识、“极左”思潮中的价值认识、外来社会文化思潮中的价值认识.价值认识表层结构的变化是从对个体利益的否定转向肯定,底层结构的变化是从对交换关系的轻视转向重视.所引起的价值认识机制的变化集中在价值认识取向和评判标准上,主要是由唯上转为唯实、由轻效益转为重效益.价值认识在嬗变中还呈现多元的趋向,并要求社会价值规范充分发挥导向功能,促使价值认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正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都随之发生着变化。其中,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巨大的,而作为价值观念一个重要的构成方面的审美观念,无疑也正在历经深刻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理想与道德典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理想是一种道德追求、道德向往,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是道德观念体系的重要构成层面.道德典范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是其发挥社会功能的必要中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道德理想应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层面,同时考虑到社会多个层面、多种取向、多元趋势的客观实际,分别提出确定多层次、多方面的道德理想,以适应不同社会成员多层次的道德境界.在道德典范的设立中,也要层层对应,实事求是,防止夸大粉饰,既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性,又力求道德理想具有立体性和层次性.与道德理想建立相配合,还要开展道德人格,道德价值教育,以改变对精神的、人格的意义与价值不太看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哲学对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分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代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曾在其《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命题。他认为,这个陈述是指,凡是某种东西是可以被我们所构造及以此而能想象到的,其存在就没被经验到;在那些凡是发生着的只能被理解的地方,则存在才被经验到。这就是说,人对于存在的理解(认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而须以语言为媒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