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物理有关光的本性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一些对学生不易解释清楚的问题。本文就此类问题从较深层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原子核物理,发掘蕴藏原子核中的巨大能量,是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结合能的概念、质量亏损、质能方程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在理解上难度较大,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我在这节教材的教学中,采用讲解结合启发教学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核力概念的引入从复习提问开始,学生回答原子核的组成后,立即提出问题:原子核内的质子之间应该存在较强的静电斥力,可它们为什么不分散而仍结合成一个牢固的核呢?显然,核子之间必定还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引力,这种引力大大地超过静电斥力。在激起学生对新问题的探求欲望后,又引导学生排除“这种引力是万有引力”的可  相似文献   
3.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 .按照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它们在不同的惯性参照系中 ,应有相同的形式 .本文将以地球及对地匀速运动的升降机为参照系来作一些具体探讨 .1 升降机参照系出现了麻烦图 1如图 1,设在地球参照系中 ,质量为 m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 ,经过时间 t,下落位移 h,速度为 v,则重力做功 W=mgh,动能增量Δ EK=12 mv2 - 0 .对物体的动能定理是 :W=ΔEK,或mgh=12 mv2 . (1)mgh也可以理解为重力势能的减少 (ΔEP=-mgh) ,故上式又可以看作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现再取一个相对地面以 u匀速上升的升…  相似文献   
4.
王宗谟  凌寅生 《物理教师》2001,22(7):24-24,29
在中学物理的习题教学中,老师们指导力学解题时,总要讲隔离法和整体法.学生们觉得整体法解题往往比较简捷,因而也很重视整体法的运用.整体是指质点组系统,在力学中属于整体的量主要是指质点组的动量、能量、角动量以及质心的速度、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设想有一根截面不均匀的自来水管 ,水平放置 ,近图 1似作为理想流体的自来水定常地流过该水管 (如图1所示 ) .其中A、B为靠近水管轴线的某一流线上的两个点 ,A、B所在处的水管横截面积、流速与压强分别为S1、S2 ,v1、v2 和p1、p2 ,连续性方程为v1S1=v2 S2 , (1 )因S1>S2 ,故可知v1<v2 .由伯努利方程p1ρ +12 v12 =p2ρ +12 v2 2 ,(2 )可知p1>p2 .(2 )式中 ρ为液体密度 .上述结论是在相对于水管静止的坐标系 (Ox系 )中给出的 .今设想另有一个沿Ox方向匀速运动的坐标系O′x′系 (例如沿Ox方向匀速运动的汽车…  相似文献   
6.
198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第二大题第(3)小题是一道以当前科技领域最为活跃最为热门的课题为素材的选择题。讲的是当一个条形磁铁远离超导体圆环时,在环中产生感生电流,要求判断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是否会很快消失。一般说来,条形磁铁移走时产生的感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谈的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见诸于多种物理杂志.但已有的文章大多从数学角度讨论各种情况下如何求解.本文拟从热动力学角度论述气体状态变化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2005年江苏省高考大纲首次把相对论的一些知识点列入选修科目的考试要求后,由于这一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分量很少,而教学难度较大,中学物理教师们普遍认为在此费力气是划不来的.笔者所知,不少老师只要求学生背出几个公式,记几个结论,而将相对论的精辟思想抛在一边.在“应试”与“素质”的权衡下,后者常常落败.  相似文献   
9.
王荣华  王宗谟 《物理教师》2013,(11):55-55,58
δ-函数的定义有一种函数很奇特,它与古典的“一点对应一点”的函数定义不相符,因而曾一度被数学家拒之门外,直到20世纪40年代引进广义函数的概念后,才被数学界所承认.这就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Dirac)名字命名的狄拉克函数,通常也叫δ函数.  相似文献   
10.
原题 某些非电磁量的测量是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装置转化为电磁量来测量的。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台上,极板的面积为S,极板问的距离为d。极板1固定不动,与周围绝缘;极板2接地,且可在水平平台上滑动并始终与极板1保持平行。极板2的两个侧边与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的两个完全相同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图1是这一装置的俯视图。先将电容器充电至电压U后即与电源断开,再在极板2的右侧的整个表面上施以均匀的向左的待测压强P,使两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微小的变化,如图2所示。测得此时电容器的电压改变量为△U。设作用在电容器极板2上的静电作用力不致引起弹簧的可测量到的形变,试求待测压强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