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性格、兴趣、情绪、行为等方面有较大改变。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从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3.
王家郦 《情报杂志》2002,21(5):F002-F002
就发明创造的非专利性保护,阐述了目前国外采取的在IP网上发布保护性公布策略的做法,并对其特点和优势、局限性、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这一现状,从创新能力内涵出发,运用因果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从三个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化领导权理论,即强调在化领域进行革命的重要性,把知识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以及把革命重任寄托在知识分子身上;同时又在三个方面对葛兰西的化领导权理论进行了改造,即哲学上的反本质主义改造,立场上的折衷主义改造和化上的多元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6.
One做功课时,我一定要把一本小说放在手边,等做题做到昏昏沉沉之时,便把小说从抽屉里拿出来,投入到醉生梦死的另一个世界里。而阿丘与我有着相似的方法,只不过他是拿出一个mp4,看里面下载好的电影。我和阿丘的方法真的好累,因为都需要大起大落的角色转换。比如说,在我放下小说拿笔做题的那么一瞬间,我会认为自己简直是方才的英雄人物,拿着枪攻向了堡垒。  相似文献   
7.
别人哭,我信。但赵谦虚内心这么强大的人也会哭,我不信。"贼崽子"赵谦虚堆放笤帚、簸箕、垃圾桶的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张空课桌,我们叫它"思过桌"。谁若惹恼了罗班,肯定是会被"发配"到那里思过一周的。千万不要以为罗班是在变相体罚,其实,这个惩罚方法是班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罗班原则性很强,从不偏袒谁,所以男生基本上都在那儿呆过,但"光临"次数最多的人要数那个赵谦虚了。  相似文献   
8.
倾城     
米兰·昆德拉笔尖上的布拉格与周杰伦琴键上的布拉格究竟有什么分别?村上春树脚下的东京与宫崎骏眼中的东京又有什么不同?生在城市里,然后一辈子老死在这个城市里。几百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轻而易举地就套牢了短短几十年的光阴。我们身边有太多类比的对象。像麦兜一样遥望马尔代夫,像于连  相似文献   
9.
高年级大学生负面心态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学业、人际冲突等多方面的考验,现实的压力与内心世界的冲突易使他们产生各种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态会对高年级大学生以及在校的其他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高校只有从理想建设、择业指导、科学管理、心理辅导等方面去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勇气和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年级大学生将负面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进而健康地生活与学习,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