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朱敬修先生的合唱作品,大量汲取了河南中原音乐沃土的养分,将河南民间音调、曲艺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民族音调、和声在旋律中的融汇与结合、丰富的复调手法的运用等都是合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传统作曲技法"是指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作曲家们不断的实践而应用的一套作曲技法。不论是和声色彩、复调对位,以及音乐发展等等都融入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2.
3.
朱敬修先生的数十年的创作中,合唱创作已经成为他的重要的个人标志之一。从作曲家创作的合唱作品中,笔者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在音乐的世界里挥毫泼墨,抒写属于自己的音乐历程。透过每一首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作曲家对生活的热忱、对故土的眷恋以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诗人情怀。所以,只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朱敬修先生合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和创作的繁荣,我国当代合唱作品与过去相比较,无疑是质的跨越。在数十年的创作中,朱敬修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作品进行不同体裁的尝试以及现代作曲理念的融入。从作曲技法的角度来讲,泛调性、双调性手法的尝试运用,点描手法的运用,人声对打击乐器的音效模拟,丰富多样的衬词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多变的节奏节拍等方面,都是作曲家合唱作品中对于技法上的创新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首乐章结构类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并归纳该时期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特点,以期为分析与作曲提供有益的分析参考与创作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