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言语交际中复数人称的灵活运用并非语病。它所表观出来的语义范畴的变化是特指义向泛指义的临时转变。复数人称的语义范畴是单数人称所指代对象的语义范畴的同类扩大。复数人称灵活运用所表示的措辞的委婉和精当在表情达意、刻划人物形象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是实现言语行为有效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古代汉语课程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为正式教材,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为辅助教材。后者在文选《孟子·许行》一文的补注中有两条修辞分析,我们认为这两条修辞分析及有关训释均不妥当,兹列愚见于下,以求正于大方之家。一 《孟子·许行》:“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古代汉语》郭本对此句未从修辞角度注释,《古代汉语讲授纲要》的补注分析此句“是一个并列的二重复句,由两个因果复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口语和文章里,在名家著作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文只出现单数的先行词,而下文却不加交代地突然出现复数人称代词,但所指对象已经转换。这种情况,如不明确所指对象的转变,就容易觉得是犯了“上下文指称不符”的语病。举个例子说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中有这么一段话: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  相似文献   
4.
骈体文必须讲究骈偶(又名对仗),句子要两两成双,一联之中上下句的句法结构要对称,词性虚实要相同,工对则事类也要相对。骈体文越到后期对仗就越工整。谙熟骈偶,可利于训诂,今以王勃《滕王阁序》为例,就《古代汉语》王力本和郭锡良等本(兼涉《大学语文》徐中玉本)的一些注释、今译及异文略作评析,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屈赋复句既有上下两句组成的一般复句,又有前后两行的两个上下句组成的二重复句。屈赋复句已形成一些使用固定关联词的固定格式,计有分属递进、因果、选择、并列、承接等关系的格式十种,它们有各自的结构规律、关联词特点。根据复句固定格式的结构规律和虚字特点,可考察有关异文,辨别其正误优劣。  相似文献   
6.
1、《诸子集成》二、王先谦《荀子集解》《荀子·仲尼》:“愚者反是。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妬贤能。抑有功而挤有罪。志骄盈而轻旧怨。以吝啬而不行施。道乎上为重。招权于下。以妨害人。虽欲无害。得乎哉。” 杨倞注:“施道,施惠之道。欲重其威福,故招权使归于已。” [今按] “以吝啬”至“妨害人”断句有误,应标为:“以吝啬而不行施道乎上,为重招权於下,以妨害人。”这样句意才与杨倞注同。杨倞注“施道,施惠之道”,说明杨氏所注本“施道”二字本相属不断。又,《荀子简释》据《诸子集成》本断句,释“道乎上为重”为:“谓愚者处重擅权,他的言行都托称‘依上之旨’来自重。即俗话所谓‘狐假虎威’之意。”①实乃因断句之误而曲为之解。  相似文献   
7.
高职考试方法要服从于高职教育目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在课程考试评价方面仍采用以单一的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考试方法已经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改革高职教育考试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改革统计学原理考试方法入手,谈及高职其它课程的考试也应转变考试观念、改革考试方法、改革考试内容,从而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精英教育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通过调研,从中发现高职院校办学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逐渐变成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各行业的现实需要,正是这一点,使市场对用人才的需求也由专业单一需求转向复合型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选取教师专业执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等两个潜在变量作为评价高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利用AMOS技术,探求“双师型”教师专业执业能力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