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想象是析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执教者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小学训言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问题,更主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练笔,是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一条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象征,是溪边沃土里的种子。一粒种子包括一棵树的全形。一个婴孩包含一个人格的潜力,只待渐渐开展,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依据 台湾翰林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 二教学时数及各节重点 第1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说出本课的大意。 第2节:学生能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并习写生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必须借助规范、严谨的教材范本,强化学生的语言逻辑训练,树立学生的整体规划意识,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形成"言之有序"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细微考量,夯实词组中的逻辑训练;提取核心,夯实语句中的逻辑训练;前后贯联,夯实段落中的逻辑训练。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读书”这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导读”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还未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6.
从事班主任工作,解决学生思想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免不了要经常与学生谈话。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结合我几年的工作实际,我认为与学生谈话有两种基本方式——面谈和笔谈。   “面谈”是师生面对面的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谈话方式。和学生面谈,为了提高谈话的质量和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有谈话的充分准备,在找学生谈话时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各方面因素,甚至与谈话内容有关的各方面材料。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班主任要经常主动地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学生和你在心理上熟悉起来…  相似文献   
7.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科其所不睹,恐慎科其所不闻。莫见手隐,莫显手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跨世纪的中心课题,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场重要战役。而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只有具备高尚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表里如一的师者形象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一、具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俄国教育家康德·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年轻的心灵的阳光。”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观潮》是一篇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作者的笔下,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惊心动魄。两位教师的设计都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读懂、读通到读熟,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并通过积累描写潮水声音,形状的词语、句子,强化钱塘江潮水的“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