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然对与女真族兴起的关系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明末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促使女真族内部相互攻掠,建州女真乘机兴起。灾荒也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因素之一;政策失误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亦使进入辽东的后金陷入困境。皇太极统治时期灾害不断,他除了调整政策、发挥八旗的作用、逼迫朝鲜提供经济支持,便是大规模掠夺明朝,既削弱了对方,也有助于渐渡危困。但无论明朝灭亡抑或女真族兴起,自然灾害的作用皆视乎王朝政治与人类社会基本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历史哲学”作为研究生史学理论课程,受到学生的重视,但理论的高深晦涩,使他们面临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三个要领,即掌握历史过程的总体、掌握哲学发展过程的总体、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其中包括其他学科和领域渗透到历史学科的新概念与范畴。  相似文献   
3.
清初江南分省,是清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大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一个研究的小高潮.出现了数种观点。回顾、总结这场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学术启发,尤其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承明制”的理解。即:清朝不是简单地继承了明朝制度,而是有一个明制——清承明制——清制的转变过程。中央国家机关如此,地方行政制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清朝咸丰末年,朝阳县李凤奎为救狱中之友而举事,揭开了同治年间东北地区大乱的序幕。继之而起的各股武装,才宝善、白凌阿、王五、葛成隆皆李凤奎余党。王五联合其旧友李维藩,势力一时壮大。王五死后,李维藩与王起、徐占一等武装聚集,徐占一、李维藩先后降清,王起与马振隆将东北反清斗争推向高潮。各股武装或打出为李凤奎复仇旗号,大多继续劫掠讹索活动,虽然他们与清军对抗,然非农民起义,而是清朝内忧外患、社会剧荡、吏治败坏、民风下移背景下的匪患,为近代东北胡匪、马贼之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东北历史特点鲜明。一、与中华文明发源问题关系密切;二、是在地理环境影响下文化交汇的典型地区;三、是多种社会形态并存及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区;四、是边疆地区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典型;五、是东北亚地区文化传播、交流的核心。因此,古代东北史蕴涵着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首先,红山文化的研究,向文明起源理论提出了挑战;其次,古代东北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再次,悠久的古代东北史,对于研究草原游牧民族起源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最后,古代东北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焦点。古代东北史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其有益于建设、振兴、发展东北;有益于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是纠正错误的历史观,揭穿一些别有用心企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边疆研究方兴未艾,硕果累累,但对“边疆”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不无分歧。边疆史研究尤其如此。欲界定“边疆”,应把握其特征。边疆的主要特征是文化,突出表现于社会生活方面。基于此,研究中国边疆史,应将边疆文化,将边疆社会生活作为研究重点;应进行边疆文化与内地文化的比较研究;研究方法、思维角度应做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