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单向发展式"的研究理路在学术界已基本臻于成熟。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思想的演变轨迹并不等同于单向的实物传递,它往往需要在互动与交流中得到发展与升华。"中国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也促进了"中国化"思潮的深入发展。这种"双向互动式"的研究理路,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普遍流行和遵循。  相似文献   
2.
有观点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非接续性递进,而是呈现出"中断"的现象.笔者认为,该观点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因为:在理论维度,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维度,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国防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在历史维度,作为中共党史的根本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党的发展始终.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没有“主体”和“实践”这两个关键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不可能发生。以这两个关键要素为综合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方面,从主体维度看,作为一种复合式而非扁平式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有领导主体和支援主体之别,其中的领导主体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从实践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不仅是一种思想史,也是一种实践史,合理论性、实践性和政治性于一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倡导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并积极践行之,这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会在培养并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个别案例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学生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针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为下一步高校学生会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并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创新,“中国之制”不仅具有民族特殊性,而且具有世界性的一般意义。在理论维度,“中国之制”内嵌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推进全球治理上具有明确的方向旨归和强大定力;在文化维度上,“中国之制”批判性地汲取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实践维度上,“中国之制”以其显著优势支撑了“中国之治”,有利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在发展维度上,随着“中国之制”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广泛传播,国际社会日益认同和借鉴“中国之制”,这必将为推进全球治理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