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并试图通过对普通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来回答我们,最后谈谈普通逻辑教材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双补语的界定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述语一般只带一个补语,这个补语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它的内部又由多个语言单位组成。有时候,述语带上一个补语之后,还需要带上另外一个补语,构成以补语现象。例如:①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形式,搬到纸上来。(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②我把蚕扔到溪里去了。(茅盾《春蚕》)例①中的"到纸上"是介其词组,和后面的趋向动词"来"分别作补语,补充说明述语"搬"。例③中的"到溪里"和"去"也分别作补语,补充说明述语'扔"。一个述语带上两个补语,找们称为"以补语"C这问个补语属于不同的层…  相似文献   
3.
汉语“不A不B”格式的结构关系及语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不 A不 B”格式的内部结构关系 ,将其分为两类 :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此外 ,还讨论了该格式包含的语义 ,认为并列关系包含的语义有五种 ,偏正关系相当于一个复句 ,包含的语义可以归结为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语助词"尔"既表"决定之意,又表疑问",即相当于现今的呢2和呢1.唐代起"尔"不再出现,呢2有了新的来源"裹、在"并在唐宋普遍使用.而呢1则在五代时禅宗语录里才出现了"聻(你)",由于"聻(你)"使用范围很小,在短期内便趋于末路.而曾与之同源且生命力极强的呢2便担负起呢1之职,为区别起见,用与"聻"音近的"那"来表示呢1,并且分工渐趋明确:呢1用"那",呢2用"哩".但两者的用字经常出现混同的情况,并最终走向统一,都用"呢"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复合词从结构方式来讲主要有联合、偏正、补充、述宾、主谓等类型。其中述宾型一般是指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所以有的称其为支配式。  相似文献   
6.
“破防”是由动词“破”与名词“防”构成的动宾短语,源于英语词组“Guard Break”的直译,通过外来词介入、词语的自然演变及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而发展为如今的流行语“破防”。“破防”具有不同于缩略语“突破防御”的含义,其主要语义可分为情绪表达与局势描述两种,可表达激动、焦虑等情绪,还可表达局面失控等含义,语用色彩有中性、贬义和褒义三种状态,具体使用情况需要根据语境与使用主体的不同而定。流行语“破防”的出现,是语言表达的自然发展和隐喻功能运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 ,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并试图通过对普通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来回答它们 ,最后谈谈普通逻辑教材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有-无"句在闽南方言口语中很常用。"有"和"无"分别作为助词、形容词和语气词,在不同句型中体现出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同时它与古汉语之间存在着历史联系,这种联系在作为语言活化石的闽南方言中保留得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大语境下,《朱子》中学生设疑求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语篇的小语境,同时又构成话语本身.作为话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问句系统,言语交际双方对各种具体形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在大小语境的制约下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几种<现代汉语>教材关于音节结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就国际音标的使用、零声母的标示、韵母的结构层次及元音音住的归纳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