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记录墓主一生业绩的墓志,作为个人传记,其史料价值颇受重视。墓志文本在刻石入土之前常常出于某种原因被改动,入土之后便已固化。不过,也有超出常识的特例,为好友滕宗谅写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还为其撰写过墓志铭。对照收录在范仲淹文集中的文本,令人惊讶地发现,县志中收录的署名范仲淹的墓志,有了极大的改变,出现了撰写之后几十年"未来世界"的事实。这例石刻史料被改写的个案警示我们,貌似可靠的"地下史料",也不可尽信,需要审慎辨析。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样一个成语——浩如烟海,专门用来形容我们古老的中国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而产生出来的数不胜数的大量古代典籍。有人做过粗略统计,中国古籍大约有十五万种之多!如果论字数,就更不知以多少亿计了。而在这浩瀚的烟海最上层浮泛着的,就是经学著作。其数量大约占据了这海水的四分之一。“经”字的本义,是指纺丝物的纵线。由于比起横线的纬要重要,于是“经”到了后来就引申为常道,指常行的道理、原则等。作为书,则指尊为典范的著作。在中国古代,凡是提到“经”,一般都是专指儒家经典而言。然而,“经”在最初,并不是儒家的专利。在春秋战国时代,流传有各种各样的“经”。当时,各家各派著书立说,都可以有自己的“经”,如传世的《墨经》和前些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十六  相似文献   
3.
四库本是正     
<正>体量庞大,几乎囊括中国古代文献精华的《四库全书》,从古籍整理的视点看,可以说是体现了乾嘉学派的最高水准。当时进入四库全书馆者近300人,多为一流学者,然学有专攻,知有未逮,校雠之际,误判误改,时有发生。又由于佣工誊录,鲁鱼豕亥,亦复不少。研习文史,校读古籍,《四库全书》为常用书。长期使用,其中谬误,屡屡可见。深度校勘一部古籍,则会有更多发现。以前校勘宋代史书《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就发现《四库》本不少写植校改之误。近年校勘周必大文集,又有不少察觉。指摘谬误,非为苛责前人,意在是正文献。校勘周必大文集,以清欧阳棨咸丰元年刊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透过明清时期的文献对《朝野类要》的零星征引,比勘文字异同,来钩玄《朝野类要》版本的隐微传承。在《四库全书》编纂之前,文献中鲜为引用,反映出《朝野类要》流传不广的实际状况。在《四库全书》编纂之后,《武英殿聚珍本丛书》以及部分采用四库本的《知不足斋丛书》的刊行,稀见书《朝野类要》方引起学者重视,自乾嘉以降,史学家赵翼、黄以周,学者法式善、方浚师、沈钦韩以及清末的张之洞都曾引用或介绍,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效应,也是书籍流传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谁诛燕相子之 诸侯兼并、群雄争霸的战国中晚期,远古时代的尧舜“禅让”之事,在燕国竟得以戏剧性地重演。燕王哙让位给燕相子之,由他革新图强。但这件事遭到了燕太子平的抵制,在燕相子之即位的第三年,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发动叛乱。这时齐国乘机出兵,占领了燕国,杀死了子之。此事《史记》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围绕<朝野类要>的著者、书名、编纂缘起,以及历代的刊刻、流传与著录等问题,综合进行版本源流考证.  相似文献   
7.
宋元变革社会转型在南宋开启,士人流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势态。较之走出乡里,向上流动,士人更注重在地方上的横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犹如作用于政治场的士论,地域社会的乡评,对士人、士大夫的名誉、地位乃至家族利益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乡评的性质为何?谁握有乡评的话语权?乡评的影响是否仅仅局限于乡里?透过南宋中期宰相周必大的乡评书写,可以获得清晰的具现。从而可以进一步捕捉到的是,作为明清时代乡绅的前身南宋士人、士大夫在地域社会建构活动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历来,研究科举,大多关注士人获取功名的过程,视线也基本停留于士人登第为止,而对士人登第后的命运则较少关注。文章则从微观个案出发,宽泛地考察作为下层官僚的普通选人改官觅求荐举状的难度和贫困,以及在改官之际选人所遭受的各层官吏盘剥。仕途蹇涩与官场污浊,由失败、失意、失望而导致的绝望,让不少士人对仕途产生淡漠与疏离。心态的变化带来了行为变化,士人流向走向多元化。然而,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流向以外,士人失意的一面一直被无意而深深地遮蔽。这种遮蔽给后世考察士人流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钩玄索隐,从文献中归纳出一些反映士人流向的个案。在这样具体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再由微观到宏观,从士人流向多元化,展示社会转型之渐。并且放眼元代,从社会变化上寻求南宋与元代乃至明清的联系,申说作者近年来主张的宋元变革论。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三十年前曾刊布有《〈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考》.迄今,该文对有名的宋代笔记《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生平考证的许多结论,至今仍为各种论著与辞书所援引.然而,少作未密,颇有疏误,且当时所见亦狭,与罗大经有关的一些重要事实未能考清,交游活动亦付阙如.本文即为旧文的补订之作.  相似文献   
10.
<正>古籍校勘,往往会遇到年月日的干支或数字记载的异同,还会遇到年号记载差异,以及人物、事件的时间困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仅据版本校或他校往往乏力,需要依凭已知数据,加以计算,方可着实定谳。以下,摘检校勘周必大文集和《宋史翼》所遇到的一些相关例证,略加缕述。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一九《跋寿皇御批魏杞讲和时奉使奏札》载:“后三十年,公之子通判潭州熊梦、湖南转运司干办公事骥称出此轴示臣周某,敬题其后。绍熙癸丑三月二十八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