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奉铁路系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迅捷地从朝鲜调运物资、部队,于1904年8月修建的一条从丹东经由凤城、下马塘、本溪桥头至沈阳的单线简易轻便铁路。日本依仗强权和武力,于1905年9月5日与美国、俄国签署和约(即《朴茨茅斯条约》),达成了私分中国的肮脏交易。1905年12月22日,日本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特征的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目前社会各界计算机应用已相当普遍.社会已进入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3.
信息科技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生对信息科技课不够重视,认为信息科技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学不学都行,导致信息科技教学陷入困境。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渗透信息科技知识,拓宽学生的认知和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传入及产生巨大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其变革途径是多样的,其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且不同时期变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概言之,是通过批判、继承和重新解读传统文化,认同、吸纳和诠释外来文化等途径完成这一近代转换的,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形成了中国近代新的文化传统,其精华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暴风骤雨并没有改变男权社会的实质。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念依然支配着民初社会的女性观。社会之所以提倡女性接受新式教育,较小程度上出于对女性的解放与尊重,而较大程度上是出于家庭妇女要承担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责任的需要。《妇女杂志》表达的女学生观充分展现了这一社会文化观念。尽管如此,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仍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促进了近代中国男女两性关系的平等化。  相似文献   
6.
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已接近尾声.省档案局(馆)派人参加了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学习实践办")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初期,贤妻良母主义盛行,与男性话语中的"贤妻良母"不同,女性知识分子从女性角度出发,赋予了它独特的含义,这其中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生活经验.她们重构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在思想观念方面为女性解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五四新文化时期是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转型的重要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妇女杂志》这个大众传媒平台,破旧立新,建构新性道德观。他们认为,唯有建立在恋爱基础上的性关系才是道德的,并主张通过普及性教育和恋爱教育,来养成新道德。追求两性的平等对女性从传统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因为理论过于激进而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