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1.
基于历史比较分析立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化发轫期,典型特质为马来人优先政策下的被动国际化。建国初期以“固打制”为代表的马来人优先政策迫使大批非马来族学生出走留学,国际化被动发轫。第二阶段为国际化壮大期,典型特质为马来化特权政策松动中的主动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私有化的大发展推动国际化逐渐冲破马来化的裹挟,国际化日益发展壮大。第三阶段为国际化深拓期,典型特质为马来化政策式微下的双向国际化,即在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战略下,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国内市场双向并进趋势。在国际化与马来化的博弈中,马来西亚不断推进政府、大学与市场间关系的调整、适应与平衡,实现由国家控制到国家监督的转变,并逐渐形成具有马来西亚特质的政府、大学与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美指科学领域中存在的美。事实证明,所有复杂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简单的构成,而科学美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正是简单与和谐。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样具备上述的科学美。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科学美的概念。接着从语言的音韵、结构以及内在规律三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中英文案例分析语言的科学美。最后展望了将语言与科学美相结合的研究趋势,并提倡用科学审美的眼光看待语言,以帮助语言研究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东西方文化冲突愈加明显。东西方文化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东方推崇的"耻感文化"以及西方信仰的"罪感文化"之间的差异:前者根源于儒家思想,而后者则深受基督教的影响。鉴于此,从文化起源、强制力以及解脱方式三个方面,浅析"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争,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