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针对《广告摄影》课程教学的现状,深入研究了加强《广告摄影》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本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索教学中加强实践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方案,从而建立在教育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等全方位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可行机制,为高校《广告摄影》课程教学提供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借鉴方案,在课程教学中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专业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但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现状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完全被忽视。文章从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入手,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课程开设的实施建议,以期为加强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英语的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和各种新媒介的出现,对摄影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改变,人们打破了传统审美认识转而走向更具现代感的审美观,这对摄影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从分析当代摄影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其趋势入手,重点讨论高校摄影教学如何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面向社会,从专业技能到创作观念都要有新的变革,从而为摄影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更好的迎接新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米雪  延军平  李双双 《资源科学》2014,36(11):2307-2315
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从南向北逐渐增加,浙江增温明显高于广东,降水稳定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2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以旱灾为主,70年代涝灾频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旱涝频次大致相当,90年代旱灾减少,极端涝灾增多,2000-2013年正常年份逐渐减少,旱灾大幅增加;3在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旱涝频次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旱灾呈现为“南少北多”的格局,广东西南沿海、福建北部以及浙江南部旱灾频次相对较高;涝灾表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雷州半岛,福建建瓯、德化、龙岩等地和浙江东部地区更易发生涝灾;4在空间变化趋势上,历史上旱灾频次较低、涝灾频次较高的华南地区趋于干旱,旱灾频次较高、涝灾频次较低的北部地区趋于湿润;不同地区旱涝变化的季节响应存在差异,粤北以春冬旱为主,闽南以春秋旱为主,浙江北部全年均呈现湿润趋势;5在区域尺度上,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暖化并不同步,广东气温增幅相对较小,降水变化平稳,区域旱灾频次明显上升;浙江增温幅度最为明显,但是并未呈现干旱化趋势,相反涝灾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理解《诗经》中“二南”和“以雅以南”的关键,是明确其中“南”字(词)的确切含义。文章的结论是,“南”字本为“有南氏”族徽性质的符号,指代“有南氏”之氏族、部落或方国。“二南”,从地理上来说,乃指附属于“周公”的“南(国)”和附属于“召公”的“南(国)”;从作为《诗经》中二“国风”之名来说,则是指从附属于“周公”之“南国”和附属“召公”之“南国”采集而来的民歌(乐)。因为“南”族本是“夏”朝分封的分支,“南”地或“南国”本是“南”氏族、部落或方国的领地,作为音乐的“南”亦本是“夏”乐(“雅”乐)的一支,所以“南”(乐)就既是“夏”乐,也是“雅”乐(“南”既是“雅”乐又区别于“雅”乐)——“以雅以南”乃是既演奏夏人或周人的中央或官方的“雅”乐,也演奏同属于夏后氏姒姓的“有南氏”或“南国”的地方音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