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演示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建立表象,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结合三例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一、《爬山虎的脚》“爬”起来《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佳作,文章描写生动、细致,琅琅上口。其中“爬山虎的脚怎么能爬”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抓住“触—变—巴—弯曲—拉—贴”这几个动词,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疑问一般集中在“弯曲”和“拉”这两个环节上。比如,爬山虎脚上的小圆片“巴”在墙上以后,细丝怎么“弯曲”呢,为什么爬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