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当代中国文论有效性的质疑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有效的文论都应具备实践性的品格,可是当代文论与我们所处的生活世界和艺术实践严重脱节。许多理论观点在文论圈内热热闹闹,一出圈外则乏人问津。即使如“新写实”、“后现代”一类口号似乎与部分创作现象相吻合,但问题在于它们是否真正回答了时代向文学提出的课题,是否担负起文论疏导创作的使命,以及从学理的角度阐明或探索相应的艺术规律。“新写实主义”的理论以“新写实”的名义取消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是从“文学主体性”立场上的倒退,与平庸的现实达成妥协。“后现代”贯穿一切的主张则表现为语境错住。妨碍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凡此都造成当代文论的阐释危机。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文艺理论落后于创作,这似乎已是一个定论,一个难以驳回的指控。的确,面对丰富多采的创作现象,我们的理论常常显得过于苍白和软弱。但是理论没有因此而消沉,正在艰苦的探索中前进。只要从事或关心文艺批评的同志都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来的文艺评论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中,都出现了新因素的萌芽和新的发展趋向。文艺评论中的审美批评显然在加强。一些批评者已不再满足于对作家作品作解释性的析说,而愈来愈重视宏观的批评,即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艺思潮中评说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前言: 刘晓波《与李泽厚对话—感性·个人·我的选择》和《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两文发表后,在学术界、理论界激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刘晓波这种“黑马”式的理论探索得失,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股思潮,也波及师大校园,许多青年教师並不满足于仅就文学领域开展讨论,他们从哲学、文学、史学、文化学等不同角度对刘晓波的观点进行了慎重的思考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勾勒上海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之间的历史的、动态的关系,并以此检讨上海目前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正在日益走向时尚化和商业化,失去了诗性的光晕。“美女经济”、“力比多经济”诱发的官能快感代替了审美的愉悦。“文学是天然时尚的”提法以及对“时尚文学”的提倡是对文学创作的极大误导,它恰恰反映了目前文学界的短视、浅薄和浮躁的心态。时尚与文学的关系是有限的,“时尚文学”总是速朽的。当一个社会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严重失衡时,我们需持文化关怀和文化批判的立场。对那些文学的赝品,我们只能拒绝它们,不要去吹捧它们,更不必制造煞有介事的理论依据为它们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