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辅导员却面临着角色定位偏差导致缺乏劳育工作主动性、角色运转超负荷导致劳育实效不明显、角色扮演吃力导致劳育底气不足等现实困境,其应有的劳育角色作用得不到发挥.针对这些棘手难题,可以从匡正角色定位、释放角色活力、注重角色强化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以使辅导员能够高效地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去,对我国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主义的遭遇和我国社会的转型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实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反映平淡,必要性与现实之间存在强烈反差,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笔者认为,高校只有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社会在各自自发发展中始终没有走出所谓的和谐与发展的二难困境,资本扩张更将人类推向覆毁险地。和谐发展理念的提出则是对自发文明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更是中国历史性超越时代困境的特色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4.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结课闭卷考试发展为"平时考核+结课开卷考试"模式,这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却又面临着抄袭严重、标准难统一、内容考核检测难等诸多问题。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客观性知识、主观性知识、行为性知识等不同情况和要求,建立复合型考核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科学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主义遭遇和我国社会转型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青年人对政治理论教育的平淡反应,要求我们对教育者、教育方式和教育对象进行彻底反思。笔者认为,政治理论教育是对时代精神精华的感悟、传播与共鸣。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贯彻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弘扬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和印度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对两国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显学.中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共性成为对它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前提,但学界在比较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对比的倾向、成见干扰太强、数量比较视域泛化等问题.这些非科学性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导致比较研究结果的失真,甚至会贻误现代化进程.中印发展模武比较研究亟待科学化.把具有全球化意识作为模式比较研究的视野定位、把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作为模式比较研究的立足点定位、把优先安排并确保人的发展作为模式比较研究的目标定位、把全面贯彻社会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模式比较研究的实践定位、把确保社会运转状态优良作为模式比较研究的性质定位,这些成为中印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科学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两课"教学创新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通过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好"四个结合",教学中进行创新,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两课"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做好贫困生的界定和资助工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公平、公正、合理地评定贫困大学生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系统分析了当下高校评定贫困生的几种错误做法,对高校评定贫困生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过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繁荣,但也孕生了一些弊端。党中央审时度势,文化强国战略在党的十八大上再一次被高度重视,既有理论上的支撑,也是当前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需要。为此,今后我们应在正确文化观的指引下,探寻科学实践路径,走出一条以文化强国战略带动中国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