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语域的不同主要是以“词汇”方面的不同为特征。英语中有许多组词语在意义上多半相近。但在形式上或通常相互关联的术语上有着不同的语体。从词汇选择的角度可以说明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英语中得体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Croft的关于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英汉双宾结构的原型都产生于表“致使转移”动作的EICM,表达的是有外因出现的致使转移事件;英语与格结构以及汉语“把”字句、“给”字句等句式由于背离了表状态的事件理想化模式,被归为双宾结构的特殊形式。在把双宾结构的原型与特殊形式作了有代表性的分析后,发现他们相似及相异之处。其“像似性”源于他们共同的认知基础与概念化模式;其相异性在于各个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的凸显而形成的表层变体。  相似文献   
3.
配价语法认为,动词决定句子结构。双宾动词本身支配着三个语义成分:施事、与事、受事,这个结构的核心语义是领属关系的转移,同时结构本身也受到其配价结构的制约。虽然英汉双宾结构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其双宾动词对于各个配价成分的语义选择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王聿良 《文教资料》2009,(21):38-40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与跨文化语用失误之间的关系,旨在证明是否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越高,其语用失误就少或者意味着其语用能力就高.这一关系启示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加强语用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有关提高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意识和培养语用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汉语词语翻译时常常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理解错误,导致误入翻译陷阱。如何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并在翻译过程中使其更贴近或符合不同文化的习惯表达,是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感头疼的难题。在英语教学中,作者通过搜集和诠释最易引起中国人误解的英语词语,分析"母语干扰"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双宾结构中,动词都是结构关联的核心,支配着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与之同现。由于英汉语各自的语言特征,虽然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而且在非完全映射下对配价成分的隐省上是一致的,但是英语双宾动词对句式中的选择上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主要构成双宾结构的典型式及与格结构,三个语义成分在句式中的位置也较少变化;而汉语双宾动词构成的句式比较复杂多样,其三个语义成分在静态的句式中句法位置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大多是通过语言接触实现的,语言接触会引发两种语言元素的相互迁移。语言学界研究较多的是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而对借用迁移即目的语向母语的迁移较少关注。在中英语言接触环境下,英语元素也在不断地向汉语发生迁移,从而引发汉语语言系统的演变。本文根据Thomason等人的语言成分借用等级,举例说明英语元素在词汇、句法及音系形态等层面向汉语的迁移,以期对跨文化、跨语际的教学和实践以及对外来语的引入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