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学期,我们曾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视导工作,在历史教学方面发现了部分老师采用着两种方式:一种是照本宣扬,另一种是“补充”材料太多。我曾听过一堂“三国和西晋”,那位老师以刘关张为主题,谈到战徐州,谈到白马坡、谈到袁绍曹操之战,还谈到借东风、草船借箭。谈到下课,课文的第一段才只讲了一半。这一情况我以为和照本宣读一样糟糕。向孩子们介绍一大堆不能突现历史意义的故事,不但影响了教学进度,也违反了历史教学目的。下面,我想就这一问题,根据我过去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同志们加以批评。一、对於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处理问题对於这一问题,我觉得,只要我们细心钻研教材,就不难解决。课本中每一课总有它一定的重点。我们发现了重点,就不难在讲述当中突出它,就可以围绕着它,来选择可以谈、必须谈的东西。例如上面所说的“三国与西晋”,只要说明造成三  相似文献   
2.
寒假随笔     
寒假里,上了中学的孩子都回乡了,他们回来后第一件事便是约了同届毕业的留在家庭中劳动生产的同学,一齐到学校来看看老师。半年不见(有的是一年多不见了),孩子们长大许多了,有的喉咙已经变粗了,已经完全成人了。但是,孩子气仍然未脱,一回到母校,见过老师,马上拿篮球、拿台球,里里外外的忙着玩。女孩子比较安静些,她们能陪着老师说上半天话,原原本本的讲一些东西给老师听。与他们漠不相关的人也许会觉得,这班孩子仍旧跟过去一样,依旧十分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