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艺术实践是艺术类大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和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创新意识都会得到提高,就业观念也会得到转变,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为此,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大学生积极实践,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王诗坤  杨曦 《培训与研究》2001,18(2):121-122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从而造就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总是社会的人,不能完全离开群体而单独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群体的制约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同样,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这一特定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的认知结构、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以及人格心理的发展等,均受到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影响。群体的力量促使每个成员为共同的目标而行为,同时也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发展。因而,良好群体的环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最佳环境,也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成功地改造好许…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因人因事 ,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是他们人生航程的重要转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惑,甚至失败。如果大学生不能对就业成败正确归因,将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导致心理疾病。因此,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成败的不同归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使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双因素理论做好高校教师的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因素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通过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人离不开群体,群体心理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加强群体建设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