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1.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s a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t has been used widely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Through the sample lesson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thod's principles and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the readers will get to know better about this method and realize the reason why the method is so popular.  相似文献   
2.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强调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并要求各高校采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与功能更具有时代性与功能性,教师是教学网络的管理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评估的参与者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者。新的教师角色定位,同时对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正确看待教师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汉英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笔者在翻译《兰亭集序》中运用的译法及其原因。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而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在对汉语四字格的翻译中很难用英语来表达出相似的节奏性。从英汉语言的句法特点来看,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形合法,通过对原文中的排比、对偶、对照句式的处理,在汉译英中添加介词,以及使用英语中其他常用的连接手段,做到语言转换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学习者的参与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并建构起自身知识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源于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二十世纪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实践。近年来,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大学英语课程中口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需要。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终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对于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有局面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的外语教学已抛弃传统的二语教学模式,直接引入CLIL教学模式,把外语教学代入专业课程的教授。基于这一教学模式的综述,探寻现阶段此模式对于中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借鉴意义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好莱坞电影日益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对于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因经济、政治体制与内地不同而具备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对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上也独具特色。本文将从港台地区美国电影译名的特色、使用的翻译策略、其利弊所在等角度进行分析,以实例加以说明,以期对港台影视译者的风格进行借鉴、学习和吸收,促进中国影视翻译界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分化与和解——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辰晖 《海外英语》2011,(10):287-288
寻找自我定义与在美国社会中的个体认同是描写第二代亚裔美国人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中心主题。谭恩美的《喜福会》传承了亚裔美国文学先驱们所开创的这一传统,尝试了将亚洲的文化遗产和美式的期望合为一体,小说描写了四段母女关系,他们所要要承受和跨越的,除了代沟,还有日渐式微的古老中国文化和势不可挡的当代美国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喜福会》不但表现了在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中的个人悲剧,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文化在经历变迁时的艰难。《喜福会》本质上并非是一部关于分化的小说,它所写的是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和解,也是对亚裔美国人挣扎着实现中国背景和美国自我之间的妥协的纪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