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一道题。题型全是四选一的选择题,每一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摸索出了这样一种答题思路:一读——二找——三判断。读分两步:读文本,读题。读文本宜用速读法。考生读完考卷所给800字左右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这种单调、重复中,你的头发被飞扬的粉笔末染成了一片银白;你的额头被流逝的岁月刻下了道道深沟;你的腰脊被超负荷的重担压成了一弯新月,锐气消失了,棱角磨平了。最后像一颗划破天空的流星悄无声息地逝去。这便是教师的人生轨迹,单调得令  相似文献   
3.
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此话道出了诗歌炼字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诗歌从唐代开始就特别讲究炼字,炼字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也就成了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这是南宋词人姜夔《白石诗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就诗词创作而言的。姜夔认为,在诗词创作中,诗人在“用事”时,应当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取舍与剪裁。即“约以用之”。用姜夔的这个创作主张来评价梁实秋的怀人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用事”特点,笔者以为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5.
王连仓 《宁夏教育》2013,(11):43-44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诗歌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诗歌创作中同等重要。借用大师的话来形容语文课堂教学,余以为,课堂教学首先要追求并一辈子要追求的当是“有我之境”。只有“有我”,课堂教学才有灵魂;  相似文献   
6.
"诗者,吟咏性情也。"抒情是古典诗歌最根本的特征之一,也是高考古典诗歌最青睐的内容之一。因此,古典诗歌的复习备考就不能不关注古诗词中常用的抒情方式。下边举例介绍8种古诗词中常见常用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  相似文献   
7.
认真梳理一下建国后我国语文教学目的的演变,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我国语文教学已走过的艰难历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当今的语文教学以及未来的语文教学。这当是拙文写作的根本目的。建国后,我国的语文教学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本位的时期、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时期、以语文素养培育为本位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王连仓 《新高考》2011,(1):15-16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题目。这种题之所以难,主要难在题型和答案设计上。典型题型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在答案设计上,每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用许多批评者的话说就是在搞弯弯绕、搞文字游戏,考生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因此,在组织学生复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初 ,回顾一下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 ,弄清其基本走向 ,对 2 1世纪的语文教学来说 ,大有裨益。那么 ,近二十年语文教学改革基本走向是什么 ?一、性质观 :由工具说走向工具载体说语文研究是一门什么学科 ?二十多年来 ,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工具性是语文最基本的属性。围绕这一最基本的看法 ,语文教研工作者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引申出一系列附属属性。比如思想性、政治性、文学性、审美性、实践性、基础性、综合性、技能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 ,真是异彩纷呈 ,莫衷一是 !不仅如此 ,近几年人文性大有取代工具性 ,成为语文学科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10.
王连仓 《新高考》2011,(Z1):34-35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熟悉的一个领域,也是得分最不理想的一个领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复习阶段,如能从"类"的角度去把握表面看来似乎很繁杂的现代文阅读题,则这个困扰考生的难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从"类"的角度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笔者尝试从阅读能力分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