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四年(丁亥),云间词人进行了一次唱和活动。最初有陈子龙、李雯、宋征璧、宋存标等人,后钱毂、宋征舆、宋思玉等人赓和。这次唱和词作结集为《唱和诗余》。从现存文献可以考证出李雯参加了这次唱和活动,至于没有相关词作存下,与他中途上京有关。这次唱和活动的主题是咏叹春天和闺情,词作表达上深于比兴,长于即事造境以寓心绪,云间词风比前期更为刚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有多个丧葬描写的个案,通过对这些个案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中对死亡称呼的不同,丧葬仪式的具体过程以及它在丧葬的情节叙述意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丧葬描写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丧葬氛围和意象设置等方面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哪种文艺形式都来源于生活,文学艺术的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演变.古今中外优秀文艺成果的借鉴,不能代替创作源泉,文艺工作者还须深入、体察社会生活,获得创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5.
从《红楼梦》的茶事中可以看到曹雪芹的三种矛盾心态,即雅与俗的矛盾,善与恶,真与幻。  相似文献   
6.
莫友芝《影山词》中对清代贵州的民俗文化多有描写,比如节日民俗中的除夕、元宵、七夕,物质生活民俗中的饮食、服饰,物质生产民俗中的养蚕,信仰民俗中的占卜等。  相似文献   
7.
由于清政府的提倡加上林业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黎平府的书院共有27所之多,为贵州省之冠,集中创办于乾隆、嘉庆时期。黎平府书院有精干的管理机构,多渠道的经费来源,高标准的入院条件,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厚的奖励措施和严格的学规学约,在科举考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明清黎平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顺治八年(1651),云间词人蒋平阶师弟等人隐居嘉兴时进行了一次词的唱和活动.这次唱和词作结集为<支机集>,寄寓了反清复明、回到自己家乡的愿望.<支机集>的词风沿袭"花间"一路,完全走向了复古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红楼梦》中爱情失败与成功的事例,发现爱情的成功是有条件的:前提条件——缘分;充分条件——感情;必要条件——独立;辅助条件——明智。《红楼梦》中大部分的爱情都是以悲剧结局,是因为有些条件不成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清代宋琬的药名闺情词是一种目前无人论及的词体,很具特色。宋琬以中药名为-意象表达思想感情;在嵌入中药名时运用了离合、双关及顶真等的修辞手法;用药名进行创作的原因在客观上主要是文学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主观上是受词人自身创作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