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班业新 《文教资料》2007,(7):99-100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虽然数量有限,但是质量很高,因而倍受推崇。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王娇》为例来考察朱湘的叙事诗创作,并将其叙事诗创作放入20世纪20年代特定的时代文学语境中加以研究,力图展示其叙事诗创作的基本特征,进而把握这一创作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之际乃至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林徽因小说的解读多局限于对其小说格式的创新与变革的探讨上,忽视甚至忽略了对其小说的整体考察,这造成了对其小说创作成就认识的不足,而将林徽因的小说作品置于文学史的发展框架中,沿文体演变与思想发展的双重轨迹重新审视并考查其小说创作的历史贡献及存在意义,则可完满而清晰地凸显林徽因小说创作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模影零篇》典型地体现了林徽因文学创作的个性,即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社会的生存状态紧密结合,表达了现代主义层面的个体孤独与生存窘境,现实主义层面的社会批判与生命抗争,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理性意识,彰显了作者的个体精神与家国情怀.由于政治文化环境等原因,现代作家往往在个体精神与现实存在之间纠葛冲突,林徽因的小说创作恰到好处地将之完美融合,在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之间,显示了其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学理念支撑,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得以不被各种流行的主义所牵引,系统梳理林徽因的文学思想,并将其置入20世纪30年代特定的文学场域中,考察其文学思想的生成语境及存在意义,可以丰富并拓展对林徽因文学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林徽因诗歌的艺术形式与诗人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对形而下现实生存和形而上生命存在的观察和思考。它以意象的平凡朴素、语言的凝练工整及哲学意蕴的强烈穿透构成了整体风格的轻灵深邃。诗歌在主题的对立、矛盾和互补上,在篇与篇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和并列上,在长句的精心分割与诗行的巧妙编制上都恰到好处地凸现诗人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给诗歌带来了独特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是在20世纪2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基点之上进行的,较之更为成熟,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历史中,其价值也不容忽视.梳理并考察中国新诗知性化的书写历程,并将林徽因的诗作置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框架中,系统考察其知性书写的具体内涵及存在价值,可以重新认识并评定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作力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直到新时期才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及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具体的分析,探讨其创作的特色和价值所在.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了解学界对林徽因研究的当下情况;同时,指出现有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争议与薄弱之处,也可为今后的林徽因研究提供观察与突破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余华小说中有上百个儿童形象存在,这些形象的塑造具有独到的功用和价值。它们身上既具有余华童年深深印记的投射,又是余华文本叙述和价值表达的有效媒介和载体。通过对儿童形象的成功塑造,余华表达了内心的童年印记,同时又借儿童的目光和思维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从而完成对现实规范和生命常态的怀疑和颠覆,同时又使小说在叙述时具有一种温情和残酷水乳交融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是在20世纪2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基点之上进行的,较之更为成熟,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历史中,其价值也不容忽视。梳理并考察中国新诗知性化的书写历程,并将林徽因的诗作置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框架中,系统考察其知性书写的具体内涵及存在价值,可以重新认识并评定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