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学新生体育认知和学校适应的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研究抽取贵州省1818名新入学大学生,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有较积极的认识,愿意参与体育运动。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知越高,体育参与意识越高,体育竞争意识越强,学校适应就越好。大学生体育认知与学校适应有积极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大学新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贫困、文化适应和人际适应等会导致他们遇到更多的适应问题.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及影响因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校适应性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紧凑型文化框架下的文化世界观,依托于歧视知觉模型、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意义保持模型、风险—压力—应对模型,对31所特殊教育学校1228名视障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究社会排斥体验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及歧视知觉、意义追寻、视角转换在二者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视障学生的社交排斥、歧视知觉、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意义追寻处于中等水平,而视角转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视障学生的社会排斥体验能够负向预测其自我超越生命意义;(3)歧视知觉与意义追寻不仅共同在视障学生的社会排斥体验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还在二者的关系中分别发挥简单中介作用;(4)视角转换正向调节了意义追寻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该结果不仅验证并拓展了上述四个理论模型,还为视障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融城意愿、社会排斥感知的关系,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城市生活感知问卷,以贵州省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不高: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愿意融入城市,三分之一的流动儿童感觉受到过城里人的歧视;对城里人排斥的感知越高、感知到的学校不公平现象越多,主观幸福感越低。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他们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影响他们教育能力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为了解贵州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及影响因素,提出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主要探讨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开展调研。总结归纳发现,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存在时间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开设不足、培养基地重建设轻利用等情况。接着从坚持“就业导向”“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系统导向”和“多学科导向”5个方面提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最后从将“应用导向”的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规划、将“即时评价”与“未来评价”相结合两个方面提出对实践教学进行积极评价,促进实践教学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盛行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新古典主义重理性,强调共性,要求严谨规范,时代气息鲜明;兴起于19世纪初的法国浪漫主义则重感性,强调个性,追求自由,崇尚想象,挑战规则。作为艺术流派,二者相互对立,但作为创作方法,二者却都是穿上了风格外衣的思想,其风格特征总是不断地变化;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性的沉静和感性的冲动。  相似文献   
10.
孙霁 《报刊之友》2013,(10):146-147
“萌”这个几年前只有日本动漫迷才会了解的词汇,如今却成为了日常用语,从娱乐明星,到政府微博,再到电影电视剧,“卖萌”行为无处不在。近来“萌文化”已从青少年群体走向公众视线,从虚拟世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日益成为了传播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将从个人心理,文化产业,大众媒介的娱乐化以及政府角色转换等角度,对这一变化过程加以分析,探讨其流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