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8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数列》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免教学中所用历史材料主要参考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汪晓勤老师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讲义(见附录).在《数列》一章的教学结束时,笔者对所任教的高二年级两个班共8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自己的思考,我把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整理,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以及同行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二期课改,上海市进行了第一次2003年试点学校全市(期末)统考,阅卷结束后,我结合学生的情况(注:我校为区级重点中学)并对照新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根据内容——能力层次双向细目表(见附表)可以看到,这份试卷立足于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解题用的是通性通法,不需要特殊技巧。用我们同事的话来说就是“感觉它味道非常地正”,我认为这一方面保留了重视“双基”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双基”的内涵又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这份试卷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第17题和第20题。第17题要求利用具体数据归纳猜想一般规律,然后进行论证。这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决不仅仅适用于数学,它更是一般的科学研究和发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