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思想理论战线和文艺战线决不能搞精神污染的问题,并严肃指出精神污染危害极大,足以祸国误民。而这种污染在思想理论界的主要表现,就是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近几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出现了一些文章,从人性论出发,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并把它和马克思主义硬拉在一起,断言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引导人们去寻求两者的一致,造成了思想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些分析、探讨,澄清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决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时,有人声称“马克思主义也是一家”,是“近代思潮中的一派”,这种观点在社会上曾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应当指出,持这一看法的人的情况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要否定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有的是认为在指导思想上“不能定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尊’”,主张搞多元化;有的只是出于想了解研究各家各派而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家、一派的。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家”、“一派”,都是不妥的。这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根本原则问题,有必要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3.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马克思称誉它是“黑格尔的圣经”,“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这一概括既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历史地位,又说明学习这本书的重要。《精神现象学》的内容搏大精深极其丰富,而建立真理的科学知识是其根本的目的所在。黑格尔说:“只有真理存在于其中的那种真正的形态才是真理的科学体系。我在本书里所怀抱的目的,正就是要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  相似文献   
4.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情况有了改变。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陈伯达之流在一篇社论中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四人帮”一伙炮制的《哲学小辞典》更是公开鼓吹“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且武断地说:“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由于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在学术上搞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二百”方针,在他们控制宣传舆论阵地的一段时间内,报刊上千篇一律地肯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此,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观点就占了绝对的“优势”,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当前我国理论界正在深入讨论。有的同志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也有的同志认为,只有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社会基本矛盾。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有个时期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辩证法只有对立统一这一个基本规律,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一九七四年出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一书,用“肯定和否定”这一范畴条目取代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打倒“四人帮”以后,绝大多数同志承认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有些同志认为,这一规律既可以叫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可以叫肯定否定规律。近年出版的《辞海》也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而在“肯定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即“否定之否定规律”。似乎两种称呼是一回事。真是这样吗?否。怎样称谓这个规律,并不仅仅是名词概念问题,而是涉及到对这一规律实质和特点的理解问题,涉及承不承认它是辩证法的普遍规律的原则问题。古语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有给这一规律正名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通常讲的主体是相对于客体的一个认识论的概念,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本质特性,就是它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性、实践性和群体性。正是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这些本质特性,所以它在认识活动中客观上起着主导性作用。认识活动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主体之外,还有客体、社会实践以及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认识过程。主体的主导作用就是在这些因素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在使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学报1979年第三期刊载了孙显元同志的文章——《评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该文主旨在于阐明真理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又还有阶级性的一面.读了颇受启发,不过基本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实物质结构都是层次性的。层次性是宇宙间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作为人们认识对象的外部世界,既有真象和假象、现象和本质的不同,又有一级本质和二级本质的区分,同时也还有某一本质属性和许多规定综合的差异。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说:“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列宁不止一次地指出:“思想和客体的一致是一个过程。”人们“不应当认为真理是僵死的静止,是象精灵、数目或抽象的思想那样没有趋向的、没有运动的、惨淡的(灰暗的)简单的图画(形象)”,而应当了解“真理是过程。”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0.
王张江姚“四人邦”,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疯狂攻击、全面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混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鼓吹用哲学代替自然科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