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学校长提议并经多方论证,最后由北京大学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人们的关注和争议中完成了第一年的招生,这一制度的出台是基于北京大学国家化的需要,也是中国招生制度改革以及优质生源竞争的产物,它对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人才选拔模式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那么,如何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呢?严文清的《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一书,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演绎发展历程,同时,对西方大学治理结构可资借鉴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战略性方案,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恒平 《青年教师》2005,(12):38-41
早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发生在18周岁以前。现代男女均在16~17岁达到性成熟高峰。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知识的增长,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增强,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内心深处感到异性吸引的存在和力量,试图接触异性,有一种探索异性奥妙的愿望。加之社会上各种性信号的诱惑和刺激,促使青少年主动追求异性目标,并开始早恋。  相似文献   
4.
田恒平 《培训与研究》2007,24(10):82-84
教育的供求矛盾是教育运行的主要矛盾,矛盾在博弈中走向市场均衡。新时期教育供求矛盾表现为三大特点:教育供给从机会走向选择;教育需求从数量走向质量;供求矛盾从单一走向多重。矛盾产生的制度原因即有内在的规则,也有外在的规范,同时整体贯穿着文化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田恒平 《师道》2010,(1):16-17
今年5月,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即将告别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岗位而光荣退休。作为一个阅读着魏书生的书、品鉴着魏书生的文章、聆听着魏书生的讲座成长起来的一个教育工作者,内心感慨良多,既感慨于魏书生一生的成就,也感慨于岁月无情。我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众多魏书生的崇拜者、追随者、研究者和学习者会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我这四十年     
田恒平 《师道》2009,(7):11-13
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我父母一气生下我们九兄妹,其中三个不幸夭折,最终剩下6个。文革结束前,几个姐姐没能上学倒也让父母省心,农村姑娘只要长相不是很差尽管成分不好倒也不愁嫁,文革后全国掀起了“恢复办学”和“摘帽子”运动,当时只有几岁的我并不清楚什么是“帽子”,但有一点变化确是切身的,那就是我们三个小的适龄儿童可以上学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学校的特色之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第一轮本科评估中,各普通高校根据自身的具体办学情况提炼了办学特色,这些特色的提炼方法大体包括学科特色、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教学特色、管理特色和价值特色.在特色的提炼中,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和社会影响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教育史上曾有过两次大的变革是革命性的,是教育发展的两次质的飞跃:一次是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学校教育突破了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教育从生活经验、生产技术在生活和劳动中的随意传递演变为具有固定教育场所、固定教育时间、专业教育人员和系统教育内容的正规的教育,使教育从原始的自发状态转变到文明的自觉状态;另一次飞跃则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产生。班级授课制度突破了原个别教学的低效率,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批量规范统一的培养人才,彻底改变了教育的生产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教育的生产效率,使教育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领域,王立华无疑是一位引人注目的教师。这不仅是因为他尽管刚28岁、参加工作9年,却发表了很多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思考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负债发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发展手段,中国高校作为独立的事业法人负债发展已经有10多年时间,期间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积极性影响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中国高校通过负债运营实现了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推进了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高校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