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初到明中叶的曲论多局限于曲词的品评 ,强调戏曲的抒情特质 ,曲论中许多审美概念 ,如“神意趣境”等随之从诗论中移植过来 ,初步出现境界论意识。明末万历、崇祯年间及清初 ,吕天成、祁彪佳等曲论家摆脱前期囿于诗歌意境的樊篱 ,把戏曲境界与戏曲所特有的规律结合起来 ,认为戏曲境界是戏曲典型形象情感世界的呈现 ,是在描述中渗透作家思想情感、构成意味隽永的故事情节。他们进而对戏曲境界不同风格型态、构成诸要素进行深入探讨 ,这标志着戏曲境界论进入成熟时期。李渔从演出的间离效果角度 ,审美把握戏曲境界独特的艺术特质 ;王国维曲论中的意境除言情写景之外 ,也约略兼顾了述事 :但二者都未能将它进行全面总结与光大  相似文献   
2.
近代关于悲剧的阐释,明显地分前后两期,前期以梁廷楠、黄启太为代表,他们以《桃花扇》、《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对悲剧探讨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戏剧结局的诗意联想之中,后期一是以蒋智由为代表,主要从中外戏剧的比较中,倡言悲剧有益于社会的强大感染力,认为我国戏剧界的最大缺撼是于缺少震撼人心的悲剧,提倡创作“陶写英雄之力”的悲剧,以传达民族蒙难时期悲壮的美感;另一代表是王国维,他在引进西方悲剧观念时,汲取了叔本华哲学思想中的悲观主义,体现出了对人生乃至生命价值的近代思考。近代对悲剧观的探讨,不但对于悲剧规范-类型的建立有意义,还对传统的戏剧模式和戏剧精神,特别是传统人生观念和戏剧结构的“圆形意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戏剧观念的变革,并成为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4.
明清戏曲境界论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戏曲境界所呈现的美学意蕴与诗歌意境不同。戏曲境界主要有叙事性境界、抒情性境界两类。在情境的追求上,戏境侧重求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归纳为“意趣神色”四要素。在戏境的审美创造上,重在人物形象与景、事的交融。对戏境的审美观照,追求“笔墨之外”的想象性意味。而戏境的审美表现则要求“自然本色”,“明白如画”。对于舞台表演,提出“以情写情”、“代人立心”,追求传神  相似文献   
5.
对王维<鸟鸣涧>意蕴的阐释,历来聚讼纷纭.之所以如此,关键在对"桂花"内涵的把握上.本文即从"桂花"意象本身的寓意出发,联系当时诗人的创作情境(置身高士隐栖之地),以及当时诗人的精神取向(失意后的彷徨),论述诗作对高士的企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精神主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