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新历史小说"兴起后,当代文学对历史的言说又有一种新的观照和动向骤然凸显.这具体表现在对以往经典作品的解读上,很多小说家以解构的方式,采取搞笑手段,既轻松又随便地在戏说中任意涂抹、颠覆历史.于是,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调侃、对游戏人生给予认同,解构经典、戏说历史几乎成了近年影视剧创作的主流.鲁迅、巴金、曹禺、张恨水、张爱玲的名家名作以及所谓的"红色经典"被乔装打扮一番后,也开始粉墨登场.一种"泛娱乐化"泛经典化"倾向在我国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它的合理成分及不利影响何在?是应该大加挞伐、一概否定,还是分析其出现原因,理清其文化背景、社会心态、文学观点,正确对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剑龙先生带领他的一批弟子,就此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和讨论,甚有启发意义.本刊特予发表,企盼能为当前的经典解构和历史戏说现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必要的反省,以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