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大陆十多年来关于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从研究内容看大致分三个方面:词的起源与音乐;词的体制、曲调与音乐;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演唱。在词的起源与音乐关系上,学界较集中于唐宋词与隋唐燕乐的关系问题上,肯定者坚持认为词是隋唐燕乐的产物,是新生的音乐促生了新的文体;反对者或认为词体的产生完全不必和新的音乐相关,或否定律词与音乐的关系。对于词的体制研究,既有音乐文献上的考论,也有结合唐宋乐谱的具体音乐说明,比以往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对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歌唱研究也有一批新成果,特别是在唐宋词乐谱的整理与翻译方面,一些成果颇具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不同词人笔下的词汇是有区别的,同样的词汇在不同词人的笔下的使用也很不相同,在对词汇的定量定性分析中我们可以具体把握不同词人的不同词风。本首先对吴英用词以单音节为单位进行统计,然后选取其中常用的六个实词“红”、“香”、“清”、“寒”、“云”、“雨”为视点,观察比较历史上婉约词人对这些词的搭配使用,从中见出吴词“密丽”、“凄冷”等风格特点。在具体比较中亦可发现不同词人的“冷”“暖”、“俗”“雅”之别,发掘婉约词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依调填词的前提是先有乐调,乐调且需重复使用。在汉魏六朝宫廷雅乐中,乐调重复使用的记载不胜枚举。今传可以确定的最早的依调填词作品在六朝雅乐歌词中。虽然不能说依调填词的源头在雅乐,但程式化的雅乐显然对依调填词本身有促进之作用。唐宋词调依调填词的基本形式是一字一音,其间虽然会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十分有限,这可以从大量的同调异体作品中得到证明。而词调的一字一音配合方式与传统雅乐歌词的声词配合方式基本相同,还依然保留着我国古老的"声依咏"的歌诗传统。  相似文献   
5.
《宋史》(中华书局标点本)卷142言熙宁九年教坊乐工花日新改乐云:十一月,奏新乐于化成殿,帝谕近臣曰:“乐声第降一律,已得宽和之节矣。”增赐方响为架三十,命太常下法驾、卤部乐一律,如教坊云。标点本在“法驾”和“卤部”之间点一顿号,给人“法驾”和“卤部”是并列两部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从吴文英的具体作品入手,分析词人“仕”与“隐”的思想。吴文英一生虽非仕非隐。但“仕”在吴文英思想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词中表达的痛苦往往与作者不能实现人生“怀抱”的愿望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