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自大中间,国体伤变,气候改色,人多商声,亦愁思之感。诗至晚唐,商声四起,诗坛上萦绕着阴郁的感伤之影,诗风迥异前代。这种以“悲怨”为特征的感伤诗风,前人曾直观地感觉到:诗人许浑“善作佗傺之言”;杜牧的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李商隐之作乃“屈宋之遗响”;刘沧诗“悲而不壮,语带秋意”;罗邺诗则“无一题不以寄怨”;郑谷诗“声调悲凉”;曹松写涛“颇能为寒苦之句”……晚唐诗人之作,无论是杜牧的“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杜司勋》),还是韦庄的“伤  相似文献   
2.
宋代南渡前后的“隐逸”词人朱敦儒,他一生两次隐逸以及使其成名的隐逸词,体现了中唐之后人们对隐逸的认识变化:但求适意,不拘形迹;乐天知命,不为物累;难忘尘寰。“隐逸”词人朱敦儒在黑暗王国中的歌哭哀乐,挣扎呻吟,留下的心灵乐章,应受到后人充分的注视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史上,能形成流派、轰动一时,影响极大且持续时间较久的,前有西昆诗派,后有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最有宋诗特色,在欧阳修、苏轼之后,独霸宋代诗坛,其影响远远超过西昆诗派,故学宋诗、论宋诗者,无不深研江西诗作,这是极自然的事。然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西昆诗并无宋诗特质,居然执宋初诗坛牛耳半个多世纪,其间虽遭石介等人极力抨击而不减其势,直到欧阳修等人古文运动兴起,方才告退诗坛,然梅尧臣、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大诗人也或多或少与西见诗有关系。对西昆诗派盛衰这一文学现象,宋以来皆有说辞,然往往只论及现象本身,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