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楼,是该图形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生活真实的艺术反映,而不是对北宋东京外城上那座上善门的机械摹写。“上善”一词典出《老子》,体现了道家的比德观念。宋太宗以“上善”为城门赐名,主要出于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在同台湾著名学者兼诗人丁颖、高准两位先生的一次促膝长谈中,我曾说及我国宋代绘画艺术的某些审美特征及其递嬗趋向。不料我的一些看法竟得到两位先生的颔首深许。其中高先生不仅诗名远播,而且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渊源流变诸如知掌,曾有《中国绘画史》献世,因而对此论题似乎谈兴更浓。在陪同他由汴赴郑的车子上,当我进一步表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时,高先生用兴奋和喜悦不时表示着彼此观点的认同。两位台湾学者的赞  相似文献   
3.
余幼家境维艰,父贫病早逝。三岁随母乞讨于平舞之南,八年有歧。今尚疤痕披身。共产党解吾全家于倒悬,时铭鸿恩于方寸,迄无忘怀。欣逢救星七十诞辰,顾望沧桑,思绪难平。吟成一首,不揣字谫句陋,暂脱古人诗格,聊表诚忱于万一也。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论     
创新教育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师生人格平等、“两种创造”互生互补、把握“创意临界点”、形象直观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创造、保护学生的创造之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层次性等原则;并树立开拓进取的文体观、“人人都有创造潜能”的唯物观和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观。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在同苏联作家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一个十分有趣而又令人大惑莫解的视觉现象。他说,你们从人群旁边走过时,不会对每一个人都很注意。“你们看见无数的人,但是有两三个人不知为什么引起了你们注意。你们的记忆就把这些特征纪下来。”面对一群生活形象,有的瞬即引起审美主体的心理效应,被摄入记忆之中;而有的则被审美视觉拒之门外了。这种怪现象我们阅读作品时也经常碰到。  相似文献   
6.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这首咏春之作,写得情思绵绵,意挚辞切。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体物,然后用拟人手法,把经过一夜春雨洗礼之后的天容时态,花情草绪,描绘得形神毕具,颇富意态之美。但有人不喜欢此诗的格调,结果围绕此诗引起的文场官司,竟然持续了七百余年。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之巨擘鲁道夫·阿安海姆曾声称,他的《视觉思维》一书,就是为了给中国的道家学派提供科学依据的。《视觉思维》的理论意向,是运用格式塔理论揭示视知觉的理性本质,论证感性与理性、直觉与思维、艺术与科学的潜在统一性。而道家在对宇宙自然的直感观察中,就已经意识到,“感性世界中处处有宇宙中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的侵入。这种宇宙之力既支配着星球和季节的变换,也支配着尘世间各种细小的事物和事件。与之相悖的行为固然会导致混乱和冲突,但人的感官并不是生来与之相悖的,例如,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最接近于‘道’。当然,即使人类的错误中,也同样潜藏着对一切事物之规律的认识”。阿安海姆对老庄美学这  相似文献   
8.
被西方推尊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启蒙时期美学家鲍姆嘉通曾经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既然包括知、情、意三种因素,就应当有三门相应的科学研究它们。在知即理性方面,已有逻辑学去研究;在意即道德方面有伦理学在研究;而唯独情感领域,尚没有专门的科学去探讨。为了弥补这一缺漏,他创议建立一门新的科学,并  相似文献   
9.
作家如果脱离了生活实践,固然会导致创作源泉的枯竭,然而有些作者,尤其是一些青年作者,虽长期身居基层,并获得了丰富的生活储备,却也常常苦于“没东西可写”。原因何在呢?西方著名艺术家马蒂斯的一段轶事颇能启人心智。当有人问他:一个西红柿在你吃它的时候和要把它画下来的时候,看上去是不是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上任何命题,都应当力求准确、切当,尽量使之恰切地反映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转化规律。惟其为此,方不至于在理论上引起混乱,在实践上造成损失。因为任何科学命题,都是历史的范畴,它只反映出一定时期的科学水平;随着人们认识领域的扩大与科学成果的积累,许多命题会不断得到补充、修正,逐步臻于完善。所以,经常对一些科学命题、概念进行再思考,再探索,应该说,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些文艺理论文章,以及某些大专院校文论教材中的一些命题,就很值得进一步推敲。现对其中的两个命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