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不言而喻,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理所当然地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在同各种假社会主义作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个斗争,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就已经出笼  相似文献   
2.
(一)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同时在几个或所有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的任务“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恩格斯:《德法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02、303页)。而这种生产者的公共占有的形式,则表现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如同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的那样:“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开始,科学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论证了两大部类之间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都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平衡的客观性,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不断破坏这种比例关系的无情事实,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给无产阶级以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理论,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时,首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把社会总产品,从而也把社会总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他把前者称为第Ⅰ部类,后者称为第Ⅱ部类。又从价值的角度,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比例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即每部分产品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到替换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