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创作如此,鉴赏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向思维的空间,同时也要求散文教学适应多元共生、互补共融的文化格局.否则,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散文之美,散文的审美特质也会在老师"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讲解中被人为地磔碎,失落其人文性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读<黄鹂>的教学实录,感觉好像是驾一叶小舟,在一池春水中荡漾,那跳动的思维、青春的笑脸、个性的表达,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黄鹂>教例的生命活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创造心理学认为,在思维广阔的心理领域里,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因而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也最富生命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是求异,因而又叫创造性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六种品质:①积极的求异性;②敏锐的洞察力;③创造性的想象;④独特的知识结构;⑤活跃的灵感;⑥新颖的表述。创造性思维领域特别追求的是“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  相似文献   
4.
白素云:各位老师,大家好!长期以来,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今天我们选择北京市第五中学王屏萍老师上的闻一多的诗歌《也许》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就涛歌教学中的个性化鉴赏与教师的点拨做进一步的探究。我们先来观看这个片段:  相似文献   
5.
许多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感到心里没“底”。有的考生面对试题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有的考生甚至认为反正都是选择题,瞎蒙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阅读现象”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平时没有文言的积累;二是没有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就目前来讲,“话题作文”较之其它作文命题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命题形式,因为它不会像“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那样,因偶然性审题失误,湮没了考生的写作才能。但“话题作文”对“话题”本身的要求较高。我认为,一个好的“话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有自主的思考空间;第二,有个性化探索的权利;第三,有辩证的色彩;第四,有助于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从近三年的话题作文看,我认为只有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  相似文献   
7.
读《黄鹂》的教学实录.感觉好像是驾一叶小舟,在一池春水中荡漾,那跳动的思维、青春的笑脸、个性的表达,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黄鹂》教例的生命活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散文阅读,年年必考。不仅年年必考,而且分值有向上攀升的趋势。2005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散文阅读由往年的18分猛增至22分。这一变化, 更加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提醒考生,散文阅读不可小视。散文虽然浩如烟海,但只有三类散文高考必考:寓情于景的散文(2005 年卞毓方《张家界》、苏叔阳《春天的梦》);托物言志的散文(2000年鲍昌《长  相似文献   
9.
也许有人不信,姚雪垠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竟然写了近半个世纪!这在当代中国小说史上,似乎是个神话,但确是事实。悠悠40余载,从60年代到80年代,500万读翘首以待;从80年代到今天,近20年过去了,很多当时还是中青年的读已经在对故事结局的等待中步入了中老年。而今,这种等待终于在500万读心里画上了一个阅渎句号。人们不禁要问,这部书为什么写得这么慢?这里,我们仅择其一二,以解读之疑。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 (板书:《阿房宫赋》杜牧 )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 )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 (《古赋辨体》 )   (清朝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