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俗文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是一种文人参与商业出版业的产物。作品的模式化特点与量贩式发行密切相关。大团圆结局以及人物的市民气质、张扬女性才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期待,是小说创作的一种媚俗手法。总之,才子佳人小说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面向市场消费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2.
水浒故事从流传到成书的过程中,受到全真道、正一道、净明道等多种道教派别的思想影响,在《水浒传》中,这种影响表现在小说的布局谋篇、情节推演、人物命运等各个方面。作多次利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道教思想为小说张纲举目,渲染背景。三次大规模的罗天大醮,决定了小说情节的总体走向;洞玄真人、罗真人、九天玄女等道教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而全真道、净明道等道教派之间的思想差异也在梁山上的不同群体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既梳理了清代弹词的发展轨迹,又对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论文认为弹词的直接渊源是宋代的陶真,提出了弹词渊源于“瞽人诵诗”的假说。清代弹词形成叙事体和代言体两类。清代弹词存在着一个由书场曲艺渐变为案头文学的雅化历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书场弹词、书坊弹词、书斋弹词三部分的雅化趋势及相互消长的态势完成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弹词本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学,过多的赋予其教化使命或者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都会葬送弹词的文学生命。文体分化使代言体弹词占了书场说唱的主流、叙事体弹词在书斋里的主导地位则始终未被撼动。两种文体的不同归宿说明了适者生存的文学生态原则。另外,作为文体分化的副产品。弹词的案头化最终导致了弹词文学的消亡。清代女性弹词中出现女扮男装现象。论文认为,文人“女性化心态”的历史符号学、文学创作思潮中的女性“士人化”及清代中叶兴起的才女文化热潮,是女扮男装文学现象文化的、文学的、社会的大背景,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则是易妆的直接诱因,挑战现存秩序成为易妆现象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女性写作最普遍的弱点是对男性世界的陌生,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作品中易妆女性不被读者信任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5.
《品花宝鉴》关于市井生活的描写在全书占的比重虽然不大,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书中,作者通过背景铺垫——市井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市井细民的混世艰难、人情浅薄、风俗颓败,并借此来体味人生悲哀,观察社会精神,寄寓伤世同情之感。  相似文献   
6.
弹词作为一种备受民众喜爱的说唱艺术,宋元以来流布很广;但由于历史原因,能够保存下来的唱本却不多见。现存弹词大多是清代刊印的,早期以手抄、雕版为主;道光以后,则以石印为主。刊本弹词除文人创作本外,多数都是书商亲自整理或者请其他文人修订出版,很少将原来的底本直接刊出的。在利益驱动之下,若出现一个成熟的版本,翻刻、盗版则纷纷随之而来,常有“千部共一版”的情况,从而造成清代弹词版本存在较为严重的雷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罗天大醮:大框架的支柱《水浒传》的结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七十一回以前是各路英雄上梁山的过程,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上升阶段,各路英雄纷纷上山,几乎天天有人入伙,整个梁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七十一回至九十九回是梁山事业巩固发展和受招安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梁山事业由顶峰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梁山好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