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起“权威”是指社会生活中特殊形式的服从①。马克斯·韦伯(weber)和卢克斯(lukes)认为:尽管社会秩序是靠武力强加于人的,但却是权威(authority)这种依靠立法、意识形态、领导权、动员倾向性、虚幻的共识等方式方法驾驭人们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3.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  相似文献   
4.
5.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生源、师资和校园文化是困扰校长们的主要问题。差异均衡理论是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它不只是着眼于差异的消弥,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差异的特色来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差异均衡视野下的区域性学校发展的路径有外求式、合作式和内生式三种形式。底线内生式发展是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6.
试论教师的道德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道德焦虑是教育实践中的客观存在,是指教师预料到所临临的道德冲突或道德困境,对其所信奉的道德信条产生疑虑,而又自感没有能力作出道德选择时所产生的情绪,但以往学界对此未曾引起重视。本试从情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初步论述教师道德焦虑的理论内涵,研究意义和价值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尽管实践研究的特殊性为教师从事研究提供合理辩护,但无论是侧重它与理论研究的差异比较,还是偏向两者共同之处的科学化诉求,都可能影响实践研究的有序发展,从而反映出理论阐释的两难境地。尽管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突显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但潜藏的技术理性观和身份认同问题使教师身处解决实践问题还是迎合他人理论或服从集体规范还是遵循自我角色认知的两难选择。尽管学校作为研究场域的存在支持着科研兴校和教师即研究者的判断,但自治性主体的假设只是排除多重矛盾后对学校自主发展的孤立分析,科研机构的假设也是忽视学校专门教育机构属性和教师实践教育者的身份后,对学校科研环境的简单预期。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当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自主选择、能动创造、自我实现”素质的“求真、求善、求美、求自由”的主体性教师,则是这一时代的呼唤和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育或教学研究的分类,从术语看比较混乱。借鉴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的观点,可以对教育研究的类型做简单的分类:(1)依据研究的性质,可以分为基本研究和应刖研究两类。前的指向具有普遍性,它可能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却并不考虑把研究结果直接用于实践;而后则指向特定的问题,是为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或就是为了直接的实践的应用而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在2 0 0 2年 1月 15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至 2 0 0 1年 12月3 1日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 12 5 4万台 ,上网用户数达到 3 3 70万 ,90 %以上的网民是年轻人 ,而其中的主体又是青年学生。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年学生成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在降福于青年学生的同时 ,也在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