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序次(甲)大篆一、丁世峄临彔白戎敦立幅一轴【十六元】(乙)小篆二、丁世峄书联一付【八元】(丙)隶书三、桂馥书联一付【十元】四、钱泳书隶书立幅一轴【二十元】五、翟允(云)升书联一付【五元】六、俞樾书联一付【十元】(丁)楷书七、陈宝琛书联一付【四元】八、张一麐书联一付【四元】(戊)行书九、毛主席书横幅一卷【六元】十、刘墉书立幅一轴【十八元】十一、何绍基书联一付【十五元】  相似文献   
3.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由于文化不同,中西方疯癫认知观呈现了一定的差异.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的中国,其20世纪上半叶现代文学中的疯癫话语建构与西方现代社会疯癫观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中,疯癫话语发生变异,它的出场及其变迁,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有关,与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身份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于艾香在其新作《带刺的玫瑰》(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封面勒口上写道:“人性中有无穷的神秘。当你试图描述这些神秘时,才发现谜底仍然藏在一个你不能企及的地方。”显然于艾香《带刺的玫瑰》的主旨是解读人性之迷,而切入点对准的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男女两性关系。于艾香在这自然化又社会化的人类关系中探问、检视人性的复杂构成,以及人类文化对人性的遮蔽与篡改。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 2 0世纪 80年代 ,关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讨论 ,是当时中国文坛争论的理论焦点。今天 ,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大讨论的时候 ,我们注意到正是由于这些激烈的论争 ,才使现实主义的有关问题得到了理论上的廓清。同时 ,在这场大讨论中 ,我们会发现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线索 :即对现实主义的“回归”、“重构” ,并最终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 ,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受大众传媒文化的影响,在新时期文学批评中存在着一种事事求大的风气,翻开一些文学批评刊物,你会发现其中刊发的大多是一些从宏观角度综论文学潮流或文学现象的“大文章”,而且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总是在试图给我们描绘出一种文学发展的全景,他们的立论也多是在...  相似文献   
7.
8.
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其写作依然要遵循小说文体的规范.微型小说不等同于"小故事",它要求作品的内涵要深藏隽永,对"意境"、"蕴藉"的追求成为其美学原则.因此,它在结构上讲究"空白的艺术",通过有限的字面上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想像、联想的空间,引领读者参与"再创造".在语言上微型小说力求洗练精当.  相似文献   
9.
错误,当你始终记得、并为此感到内疚时,那便是一笔财富,它会使你的良心增加分量、责任和自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兴起.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怀着对人类和民族未来的空前热情,在现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因此,寻根文学在主题内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开掘与弘扬,同时,作家们也十分看重在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站在90年代的文学立场上对这一文学思潮重新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原来仅仅从社会学意义上论说的局限,从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其作品的艺术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审美品格,归结其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