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国从提出研究性学习并进行实践尝试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由于它顺应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其重要性很快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把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中去,让学生在探究中锻炼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从意象剖析入手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象”,“象”的含义往往呈多元性,教师在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写于47岁,被认为是苏轼词的代表作。现在请大家集体诵读一遍。(生齐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文艺作品跟寻常读物不同,是非辨出真滋味不可的。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精神,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因此,“须在平时使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必须依据文本,寻求那个词语的确切意义。”这就是说,我们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对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必得反复推敲,含英咀华,才能透彻地理解其含义,体会其妙处,才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课例侧重文本细读,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下列三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确定了“关键点”。朱老师一开始就提出了词中哪些写“赤壁”哪些言“怀古”这一问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伐檀》里每一段都写到水波.人们一般地认为这是寄兴手法,“以景色引起伐檀者的思潮:劳动繁重,艰辛,心境抑郁、愤懑,然而河水却是多么自由自在.”(见中学语文备课手册高中第一册).其实,除此之外,透过不同情状的水波的描写,还体现着劳动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空白"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部分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这种‘空白’存在于文学文本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在于情节结构层面上……‘空白’是吸引与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