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诠释蟋蟀     
章佳同学问:流沙河在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中提到了那么多写蟋蟀的古诗词,以此来抒思乡情,为什么蟋蟀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你提的问题涉及文学创作的构思技巧。借助某特定的景(如郭老眼中的街灯和明星)、物(如黄河浪看到的异乡榕树)、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人(如王维遇到的故乡人),生发灵感,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意象,这是抒情作品常用的构思方法。流沙河选中台湾诗友余光中笔下的蟋蟀写这首唱和诗,可谓匠心独运。蟋蟀自有它独特的魔力。蟋蟀极灵。它是对季节变化极其敏感的候虫,早在  相似文献   
2.
李进同学问:《夜》的结尾处有这么句话:“……侧耳听外面,没有别的,有远处送来的唱戏声,和着圆熟的胡琴。”有人认为这是以“胡琴”的“乐景”来写老妇人的哀情,以麻木者的寻欢作乐来反衬老妇人的高尚境界。这样理解对吗? 这样理解是不对的。首先应搞清老妇人此时是否还沉浸在哀情中。作品中老妇人的思想感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当女儿女婿被捕和被害的消息传来后,她确实陷入了极度的悲痛和恐惧之中。但当探听消息的阿弟回来向她叙述部分见闻,证实这一不幸消息时,她“忘其所以地喊出来”,“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尤其是在阿弟念完女儿女婿留下的字条以后,她“参透了里头的意义”,懂得了女儿女婿的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