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由于工作调动,我到了现在的学校,女儿也跟着到了我所在地的一所小学上五年级。上课两个月后,女儿回来说,她们的语文老师是个“懒老师”。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她们的语文老师就说:“我这个人有点懒,很多事情都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做,我相信大家都比我勤快,比我做得好。”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的,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因为它降低了审题难度,淡化了文体要求,便于学生抒写真性情、真感受,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心  相似文献   
3.
石国权 《甘肃教育》2004,(11):17-18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许多教师视此为畏途,似无良方可施。我的看法是要基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应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长,才能使语文水平与人格素养同步提升。我的做法是分组循环,保障时间,激励引导,寓人文涵养于语文教学之中。现简述于下:一、“循环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全诗却没有一个征人出场,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在篇外。试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2)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相似文献   
5.
石国权 《今日教育》2014,(10):58-58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把学生看做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少真正去感受孩子们所期待的是什么,更多的是对孩子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其实,我们教师更应该降低自己,以前倾的姿态面对学生。前倾的姿态表面看是平常的,只不过是教师日常工作的极细小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晋平公求才     
【原文】 晋平公浮西河①,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工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②,珠产江汉③,玉产昆山④,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⑤,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二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⑥。夫腹下之毳⑦,背上之毛,增去一把⑧,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仑容,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晋平公:名彪,公元前55…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诗 ,然后按要求答题。(一 )征人怨    柳中庸 (唐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①青冢是指 ,在今境内。②全诗一句一景 ,表面上似乎不相关联 ,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 ,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试用 1 2 0字左右作简要分析。(二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唐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山水诗向来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 ,但本诗的归趣却并不在山水 ,而是别有寄意 ,这寄意是什么 ?试以 1 0 0字左右作简要说明。(三 )丹阳送韦参军  …  相似文献   
8.
9.
尽管我知道,周围有不少人认为当教师总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上课、改作业,地位不高,待遇也不好,送走一批学生,又重新接手另一批,棱角早被磨平,生活只剩平淡,如是而已,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教师自有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石国权 《语文天地》2010,(10):13-13
古时候的人们(特别是文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都喜欢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叫“修禊(xì)”。这天,“修禊”的文人们在仪式举行完后,常会聚于曲水之旁。或是大家动手挖一个回水塘,在上流放置酒杯,人们围坐在塘边,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而饮之。饮后还要赋诗一首。不能赋诗就罚酒一杯。这就是“流觞曲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