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从艺术形式方面探讨高适边塞诗“悲壮而厚”之成因,即从意象的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夹叙夹议的手法朴实而炽热的语言四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章台柳”的典故出自韩翃和柳氏的爱情故事,其后“章台柳”成为中国文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常常作为娼妓的代名词。“章台柳”意象是“章台”和“柳”两个意象的组合。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自刘、白唱和以来,《杨柳枝词》的创作不绝如缕,至明清蔚为大观,构成了咏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竹枝词》相比,《杨柳枝词》多是赋题之作,或是对杨柳姿态、风景的物色描摹,或是借柳抒情、咏史怀古,主题都不偏离杨柳,形式多为七绝。  相似文献   
4.
至迟自汉以来,杨柳被广泛种植于宫廷苑囿,成为宫中常见的绿化树。杨柳植入宫廷后,很快得到帝王文士的喜爱,他们爱柳、赋柳,甚至亲手种柳,杨柳也成为帝王、文士笔下常见的吟咏对象。中唐出现了专门的吟咏宫柳的诗歌,此后宫柳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宫中杨柳特殊的种植场所赋予杨柳别样的美感。文人对官柳的反复吟咏,表现了文人企盼君王赏识改变处境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杨柳植入宫廷后得到了帝王文士的喜爱,他们爱柳、赋柳,甚至亲手种柳,杨柳成为帝王、文士笔下常见的吟咏对象.文人对宫柳的反复吟咏,表现了文人企盼君王赏识、改变处境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苏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不同于其它文学流派,其内部成员不是简单地效仿苏轼,而是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苏门在词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念上都不完全相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中后期词坛创作和评论的繁荣局面。这种现象固然同时代思潮和苏轼的倡导不无关系,但也同他们高度自信、争强好胜、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观念分不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受苏轼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苏门四学士都有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以议论为词"的创作观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