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从人类开始有教育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两极就一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一体化、分化、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史看,大致经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现代五个典型阶段.直到19世纪末,人文教育始终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绝对优势,这既与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有关,也与教育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深化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祝家麟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分,以它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高等教育要不要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问题,在今天不会有否定的回答,问题在于如何去理解和促...  相似文献   
3.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引言通识教育(General Eduation)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一直与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在工业革命后,古典人文教育在与科技教育的冲突之中日益封闭、对立,出现了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通识教育逐渐被专业教育所压倒,甚至被忽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专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又专又全,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人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本身的调适过程表明,人类必须同时发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事实上,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历史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在矛盾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互动发展的,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今天重新审视这一过程无疑对全面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自然融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刊词     
~~创刊词@祝家麟$重庆大学校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以评促建,提高建筑学专业的办学水平祝家麟,万钟英,范毓琦我校于1993年开始开展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1994年5月接受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派出的有外国观察员参加的专家视察小组的视察。经评估委员会审议,我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合格...  相似文献   
6.
创刊词     
~~创刊词@祝家麟$重庆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重庆市科协主席,应用数学博士、教授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一、引言从人类开始有教育以来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两极就一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体现出一体化、分化、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史看 ,大致经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现代五个典型阶段。直到 1 9世纪末 ,人文教育始终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绝对优势 ,这既与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有关 ,也与教育的发展有关。文艺复兴的结果是产生了新的文学、哲学和科学 ,缔造了科学与人文的联手 ,并最终由科学与人文战胜了神本主义 ,人文为科学的发展打碎了宗教的枷锁 ,科学为人文的复兴扫荡了神本的阴影…  相似文献   
8.
Foreword     
~~Foreword@祝家麟  相似文献   
9.
创刊词     
由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组建的新重庆大学,今天推出一本新的刊物《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旨在崇尚求实精神,发展学术研究,推动成果交流,灌溉创新之花。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以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等为特征的科学精神与以自强、厚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Foreword     
~~Foreword@祝家麟$Chairman of the Academic Affairs committe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