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钟书的理论巨著《谈艺录》、《管锥编》、《旧文四篇》等,虽然不是修辞专著,但是处处显露“修辞机趣”。有丰富的修辞理论宝藏;他的小说《围城》、《人·兽·鬼》是修辞实践的典范。本文试图对钱先生的修辞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比喻的刷新在比喻理论方面钱先生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对比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新的观点。首先,钱先生提出比喻理论的总纲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他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相似文献   
2.
黎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三个方面:一、在修辞著作中讲语法;二、在语法著作中讲修辞;三,修辞理论的探讨和总结。下面就分别来谈谈。一他的《修辞学比兴篇》《以下简称《比兴篇》)就是一本在修辞学中讲语法的典型著作。1925年以前黎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了三年修辞学,计划编写一本讲义,分为六大篇:1.树鸽,2.明法,3.遣词,4.组句,5.谋篇,6.辨体。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中的极小部分,就是这本《修辞学比兴篇》。据自序说此  相似文献   
3.
1 首先,我们认为八股文是在汉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把它发展到极端,以致走到了僵化的地步。我们知道,八股文是一种偶散兼行而以对偶(即所谓股)为主的特殊文体。只在汉民族史上有这种文体,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有过这种文体。为什么呢?因为对偶这种句式只有汉民族语言才能构成。王力说:“对偶是平行的、长短相等的两句话;排比则是平行的、但是长短不相等的两句话,或者是两句以上的、平行的、长短相等的或不相等的话。”“排比作为修辞手段却是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这样就很适宜  相似文献   
4.
论用词     
一问题的提出在讨论用词的时候,修辞学专家们常常提出一些用词的原则,如规范、创新、明确、简洁、生动、用普通话词等等,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在实际言语中,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常常有意破坏这些原则。譬如有时明确地说倒不如模糊地说。尼克松第一次访华,中美开始谈判建交的时候,要追究  相似文献   
5.
李维琦的《修辞学》,是周秉钧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学习丛书中的一本,1986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仅吸取了现代语言学的某些新成果,吸收了现代修辞学的最新成果,而且自己有许多创获。它富有八十年代的特色,是一本成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修辞学著作,因而我们可以说,李维琦的《修辞学》开拓了古汉语修辞研究的新局面,把古汉语修辞研究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文学评论》1962年发表了钱钟书先生的著名论文《通感》。文章论证了通感是中国诗文中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而这种常见的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亚里斯多德虽在《心灵论》里提到通感,而在《修词学》里却只字不谈”。钱先生拈出来加以研究,实在是一大创见。近些年来,修辞学界对此很感兴趣。我的见闻很窄狭,但我已读到的全国性语  相似文献   
7.
论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Symbol)这个词运用的范围非常广阔,包含的意义非常丰富。本文着重从修辞学和语文教学方面对它作个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同行的同志们。一象征是词汇中的一个多义词:它时常作为普通词汇出现,也经常作为文学艺术科学术语出现。新修订出版的《辞海》对这个词的注释较简明地体现出来了。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人类社会只有全民的、民族的语言,没有阶级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是马克克思主义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可是这条基本原理,在近十多年来又被“四人帮”的左倾机会主义的谬论搞乱了。他们硬说任何时候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任何事物都是“有阶级性”的,因而“语言有阶级性”的论调又出现了。早在1934年,张春桥就鼓吹资产阶级的“学者、教授之流”有“自己底白话”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污蔑陈毅同志的诗词是讲“孔老二仁义道德的话”②,把  相似文献   
9.
能连接单句成分的关联词语,近几年来已为语法学界所论析的,计有:“无论……都”“凡是……就”“只有……才”、“即使(就是)……也(都、还)”、“甚至……都(也)”、“除非……才”等六组,现在我又发现四组,还没有人拈出来论列过.试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王希杰先生堪称一位成绩卓著的辛勤的耕耘者。他为我国语言科学特别是修辞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继承与超越王先生的语言学生涯始于六十年代初。还是大学低年级学生时。他便开始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修辞研究的论文。此后,他主要致力于修辞学研究,旁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