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有单、复句的实际区分,到黎锦熙的《国语文法》正式定名单句、复句以来,单、复句的分类统治着汉语的句法研究。汉语的句法研究始终以单、复句的分类为基础,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即单、复句的分类本身就值得我们重新加以考虑。如果要寻找出一种能够抓住汉语句法实质、体现汉语结构特点、争论问题较少的新均分析方法,那么,首先就必须打破现存的难以说清界限的单、复句分类,寻找新的句子分类,提出新的句法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2.
提起双重否定的表边形式,人们自然会认为是表肯定的意思,因为“负负得正”嘛!不过,不同的是要比肯定表达形式语气更强烈一些,起强调的作用。其实,并不尽然,也有比肯定表达语气要弱的:就是比肯定语气强烈的也有种种不同情况.下面就举例来说说双重否定表达形式的几种修辞作用。一、一般的强调,表肯定,比肯定表达语气要强,含有“必须、应该、一定要”等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3.
包孕句,在汉语和日语最初都是作为一种复句来加以研究的.后来,汉语研究中取消了“包孕句”,将其归入单句;日语现在大多仍将其作为复句的下位类别来看待.日语包孕句的研究现状大致相当于汉语包孕句研究过程中的“讨论”阶段.其研究忽略了结构形式的不同层面,应将彼此不作句子成分作为复句确立的重要标准.日语包孕句也应归入单句.  相似文献   
4.
漫谈状语与补语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状语和补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个句子成分,前者出现在谓语的前面,后者出现在谓语的后面。笔者翻阅了十几本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著作,对于状语和补语一般都是说:状语对谓语起描写、限制作用,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也许是由于状语和定语都出现在被修饰者的前面,所以它们定义的实质性内容都是一样的:描写或限制中心语;也许是由于状语和补语分别出现在谓语的前面和后面,一前一后,从位置上可以  相似文献   
5.
关于惯用语的结构研究,我们可以从"语法构成"和"语音形式"两个方面加以讨论。汉语根据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主谓结构惯用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等;日语根据惯用语的某个构成者的语法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动词惯用语、形容词惯用语、名词惯用语"等,但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不能体现出来;日语助词能够体现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据此研究非汉语所能及;从音节角度可以研究汉语惯用语,但对日语惯用语的研究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同其它类词一样,以单音节的居多,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多音节连词存在。而在多音节连词中,又以双音节的为最多,其次是三音节、四音节的连词。本文避开单音节连词,只对多音节连词的构成方式进行分析论述,以求加深对古代汉语连词的较全面了解与研究。试观古代汉语中多音连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联合式与非联合式。一、联合式所谓联合式,指的是几个同类词复合为一个连词。其中又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1.并列式  相似文献   
7.
8.
<正> 壹似A非A两个意义相反的动词“似”、“非”,后面可以出现同一个词语 A,组成“似 A非 A”格式,相当于“象 A 却又不是 A”的意思。例如:①放下背篓,一头就栽倒床上,似睡非睡地躺了一个钟头。(莫伸《沉寂的五岔沟》,《中篇小说选刊》87年1期95页)  相似文献   
9.
遂用隆中对: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初中第六册)教材注“遂用”为“就因此”,“用,因此。”(第204页)《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遂,就。用,因。”(第122页)都在将“遂”和“用”分开解释,且属不同词性。愚意:“遂用”是由结果连词“遂”同结果连词“用”组合而成的同义复合连词,仍示结果,今可译为“所以”、“因此”。“遂”、“用”皆有表结果之用法.遂:《古书虚字  相似文献   
10.
"得"可以充当句子的补语成分.例如:(1) 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鲁迅《狂人日记》)(2)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鲁迅《孔乙己》)(3) 她又能作,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鲁迅《祝福》)(4)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曹禺《雷雨》)(5) 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