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上蔡方言中有些词语是中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有些是近代汉语的音变形式,有些则是概念叠加和结构整合以后形成的新词语.其中量词“和”的使用情况可以为《汉语大词典》以及《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释义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2.
程亚恒  陈慧 《天中学刊》2007,22(6):96-98
现代汉语连词"之所以"是由上古汉语的"之所以"结构演变而来的。"所以"用作连词的时代不晚于汉末,连词"所以"用法成熟以后,连词"之所以"并没有立即产生。连词"之所以"的真正定型是在现代汉语"之所以VP,X"结构句出现以后的事情,是空主语的"之所以VP"句语用的语法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对“而直为此廪廪也”中“直”的注释值得商榷,通过考察和分析,教材把句中的“直”释为连词“却”有失允当,而将此处的“直”释为副词“竟、竟然”才更符合文意。  相似文献   
4.
考察“谓.之.名”结构的句法功能及其所出现句子的语义结构,有助于对古汉语中这类句子的深入认识;通过相关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知“谓.之.名”结构并不是兼语结构“谓.之.为(曰).名”的省变。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的“谓·之·名”结构是常见的双宾语结构类型之一。该结构用做谓语时,常用于双项NP句,结构中的“之”具有回指、强调和使句子简化凝练的语用价值。文献中“谓·之·名”结构的出现早于“谓·之·为(曰)名”结构,因而它不可能是“谓·之·为(曰)名”的省略变式,所以也不是兼语结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选入了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该诗是“诗圣”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登楼咏怀诗,曾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与世长辞的前一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一年,杜甫携家眷由夔州出峡,沿江经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江湘一带,并在暮冬时节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赋此诗.  相似文献   
7.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吴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昊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可”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副词,它经常用于数量结构之前,也经常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大约”、“约数”。中古汉语中,“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位置不十分固定,既可以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可方”就是这种用法的体现。《搜神记》中“可方”或并非“辟方”之误。  相似文献   
10.
考察"谓·之·名"结构的句法功能及其所出现句子的语义结构,有助于对古汉语中这类句子的深入认识;通过相关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知"谓·之·名"结构并不是兼语结构"谓·之·为(日)·名"的省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