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导向,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核心和实质性的课题,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基本格调是积极健康的、务实向上的,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容低估,这与社会舆论导向的失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不响大有关系。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导向,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基本主题,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方向,把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为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十六年来的改革开放,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深入地分析研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寻找正确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对于当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迫切的,非常必要的。近两年来,我们较全面地进行了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通过座谈、个别交谈、书面问卷等方式,了解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状态,调查结果喜忧参半,需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学校的德育讨论中,经常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检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呢?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最近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对此做了具体的回答。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守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学生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群体是指在具体的生活和交际的条件下人所结成的共同体。群众心理就是在这种共同体中,许多人同时表现出来的某一种心理现象。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集体意识是群体心理的升华。无产阶级的整个道德实践和道德理论中的基本范畴,都贯串着集体主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运用群体心理原理,深入持久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中造成一种良好的空气,建立团结、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利人才的成长。一、群体心理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影响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的。往往一个人同时是几个群体的成员。个人同群体的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