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妇者按:程德祺先生为无锡郊区人,生前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内著名学者。程教授学识渊博,在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很高成就。他一直关心我院及本刊的发展、建设,对我院青年教师以多方扶持、指导。但教授因患急病于去冬逝世,享年61岁。今特刊发其生前所撰论文,以志纪念。“现代化”(modernkahon)一词在西方语言中是个动名词。在日本和韩国,亦有把它译成“近代化”的。这一译法对我国也有影响。我们知道,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曾把“现代生产方式”概括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认为这个时代是从16世纪…  相似文献   
2.
一探讨先吴民族,我们还得从有关周族太伯奔吴的记载说起。《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日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伯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正义》:“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冢见存。而云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  相似文献   
3.
地图·图片     
周人起于黄土高原,相传始祖后稷生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后来公刘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古公亶父(太王)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原.文王时建立了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灭商以后,在丰的东面营建了镐京.周公东征,平定了殷遗民的叛乱,政治势力直至于海.为了加强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营建了洛邑(在今河南洛阳).称镐京为宗周,洛邑为成周.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国,其中大国有鲁(都曲阜)、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宋(都商丘)、晋(都绛,今山西翼城西)等.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是荆蛮族人建立的大国,亦为周王室所册封.  相似文献   
4.
龙是我国古代想象中的神物,是以蛇、鳝鱼等形象为基础神化而成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的图腾信仰.我国原始时代有些族体,如夏、越等就是以龙为图腾的,它后来在我国成为最受崇拜的对象之一,其形象在我国古代许多装饰、雕刻和绘画中出现.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类似的形象也存在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古代美洲文物中.近代考古发现,在古代墨西哥有以龙为题材的石雕、壁画,有与我国古代器皿相仿的龙头石盆等.  相似文献   
5.
一产翁习俗,就是母亲生孩子,父亲坐月子。妇女在分娩以后,自己不坐月子,往往活动如常,而由丈夫坐床卧褥,好象孩子是他刚生下的一样。这一有趣的民俗,曾在我国和世界上不少民族中流行过。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引房千里《异物志》:“獠(这是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应作僚,据考即今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地区的仡佬族之先人),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不谨其妻则病,谨乃无苦。”《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蔚迟枢《南楚新闻》:“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越族(据考这里  相似文献   
6.
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流域有燕、齐、赵、魏、韩、秦、楚七个大诸侯国与中山、鲁、宋、越、巴、蜀等一些中小国家;周王朝已在实际上成为小国.燕都蓟(今北京市),又以武阳(今河北易县)为下都;燕曾致力于开拓我国东北疆域.赵都邯郸(在今河北),赵武灵王时曾东灭中山,北败林胡、楼烦.魏初都安邑(在今山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又先后迁都宜阳、阳翟、新郑等地(均在今河南).齐都临淄(在今山东);齐曾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之战、  相似文献   
7.
“三礼”中的婚姻礼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礼治和礼教。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言行,都得讲究合乎“礼”。把礼制定成文,传说是从西周初年当政的周公开始的。但留传至今的《周礼》、《礼仪》,大约是出于战国时人的追记。西汉时候,有戴德、戴圣叔侄俩编纂古礼的解说集,戴德所编后称《大戴札记》,戴圣所编后称《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后来通行的《礼记》;它与《周礼》《仪礼》一起曾被儒生们捧到“经”的地位,合  相似文献   
8.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