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程金芝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3):12-14,83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通过描述集体无意识笼罩下呼兰河人的悲剧人生,深刻揭露出集体无意识这张无形大网就存在于呼兰河人陈腐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当中,集体无意识已成为一个民族沉重的历史精神枷锁,吞噬着人们的生命,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作品寄寓了她对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以20世纪80年代初陕北“城乡交叉地带”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述了小说主人公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不久又被别人挤回家当了农民。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农村姑娘巧珍炽热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来到县广播站工作,当他抵挡不住中学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断绝了与巧珍的爱情后不久,组织上查明他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城的,于是取消其公职。重又打发他回到农村。这时,即将迁居南方城市的黄亚萍也与他分手,而遭遇心灵打击的巧珍则早已嫁人,高加林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回到农村,扑倒在家乡的黄土地上,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小说凝聚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诸多的社会生活变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的小说有着深厚的蕴涵,展示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文化生态和生存景观,萧红抓住了“生”与“死”——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两个主要环节,对人们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进行突出地展现和深刻地剖析。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是相连相融的,死亡正是生命意识的重要内涵。这些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无限的阐释与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