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喀什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地区,推广双语教学是培养少数民族复合型双语人才的最佳途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双语师资。笔者以访淡及问卷调查为依据,在分析喀什地区中小学双语师资培训所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棚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具有鲜明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因而必最大限度地采用有效方法加以传译,达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沟通。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形象的处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形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大学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如何在大学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龙权 《科教文汇》2008,(22):247-248
古代人名用“参”字的不多,但有三个人特别出名,他们是孔子的高徒曾参、西汉初年的丞相曹参和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由于“参”字是多音字,所以在这些人名中读什么音,是有讲究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论证了这三人的名字都读作cān,进而分析了已知其字的人名中的“参”字也读为cān,同时推测,即便是那些至今不知其字的人名中的“参”字也应该读为cān,而不应该读为shē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